
要讓廣東版畫沖出低迷市場,藝術家首先應關注社會、深入生活,創作出有思想性強、讓人記得住的力作。在此基礎上,應廣泛開展版畫宣傳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熟知原創版畫的藝術價值,消除收藏心理障礙和認識誤區。為達到培育版畫市場、引導版畫市場良性發展的目的,廣東美協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解決誠信、規范等問題,推出由版畫家倡導、簽名的公約;同時舉行毀版儀式,讓人們見證毀版,給市場以信心。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東省共有25件版畫作品參與了這次全國性的美術展覽評選,遠遠遜色于參展的中國畫和油畫(各45件),也不敵水彩(40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表示:這個數字雖然不能完全代表當下廣東版畫的實力,但也說明,相對廣東美術的總體發展而言,廣東版畫的確存在一些問題,而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版畫市場的低迷阻礙了版畫家的創作熱情。然而,就全國版畫來說,廣東版畫的創作隊伍還是在不斷發展壯大的,作品的風格樣式豐富多彩,材料和語言運用也更趨多元化。
市場低迷阻 礙版畫創作
記者:李樺、陳煙橋、古元、黃新波、胡一川等優秀的版畫藝術家為廣東版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版畫“回娘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引進原創版畫,倡導新興版畫)后的不同歷史時期,廣東的版畫都在全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藝術成就輝煌。為何選送本屆全國美展作品的數量這樣不盡如人意?
許欽松:廣東的版畫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而漸趨落伍的。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先是國畫價格一路飆升,接著油畫市場浮起,21世紀初當代藝術市場又火爆起來了,而且屢屢刷新拍賣紀錄。在藝術品市場涌動的過程中,版畫市場始終沒有出色的表現,這大大影響了版畫家的自信心,動搖了他們對版畫藝術的長遠追求。現在,專業美術機構(如畫院、美協等)以外的絕大部分版畫家從事的則是另外的職業,他們要么轉向油畫、國畫,要么搞廣告、裝修、設計等,而創作版畫是附帶品。某些版畫家認為既然市場不好,干脆置之不理,自娛自樂起來。從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版畫家由于過于追求版畫語言、技術層面的東西,而忽略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內涵,這就導致許多作品雖然技術含量很高,靠肌理制作等暫時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像花瓶,蠻好看,但不能發人深思,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句話:現在廣東的版畫缺少有思想、有生活的力作。

版畫家迷失于多元藝海
記者:廣東版畫缺少力作,版畫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固然是原因之一,因為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藝術的再生產必須依賴一定的經濟基礎。除此之外,力作匱乏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許欽松:建國前的廣東版畫是為民族、國家的存亡而戰,是革命的號角,是匕首和投槍,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宣傳、教育作用。建國后,按照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版畫作為特有的畫種踏著時代的脈搏,承擔起了歌頌新生活、表現新生活的歷史責任,版畫家們創作精力旺盛,熱情高漲,出現了許多思想內涵深刻的優秀作品。
改革開放后,國門大開,國外藝術思想不斷涌進,打開了禁錮的局面,拓寬了藝術家們的思路,他們開始注重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研究,石版、銅版、絲網版、木版及綜合版等版種都有自己技術性的東西,各種風格樣式隨著藝術潮流不斷涌現。這種藝術回歸是好現象。但是,我們版畫的生存和發展一直是和整個社會緊密相連的,一旦置身自由的藝術狀態中,版畫家就惘然若失了。他們在多元的藝術海洋中掙扎,迷失了方向,遠離了生活,漠視社會,沒有思想的鋒芒,缺少藝術的敏感,喪失了銳氣,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及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關注不夠,深層次的思考不夠,所以大量作品呈現的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非常蒼白。這是版畫回歸藝術本體后出現的一大癥結,很要命,需要作為一個主要的藝術問題提出和解決,否則廣東版畫的明天就不會美好。
印量少叫價高嚇走藏家
記者:版畫雖然起源于中國(唐《金剛經》扉畫早歐洲最古老的木版版畫500多年),但卻先在國外走上了藝術化之路。復制版畫的悠久歷史嚴重影響了人們對版畫的認知,更影響了版畫的市場。
許欽松:是的。中國版畫雖有千余年歷史,但在新興版畫開始以前我們卻一直停留在復制版畫階段,即版畫是作為插圖、年畫為印刷和出版而制作的,畫者、刻者和印者分工明確:畫者只管畫,刻者則照畫者的畫稿刻板,完了由印者負責無休止地印刷。這樣,復制版畫的觀念就對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加上對原創版畫了解不夠,因此在收藏心理上形成了隔閡與障礙:版畫就是復制品,可以印刷很多,不值錢。其實,原創版畫是集畫者、刻者和印者的任務于版畫家一身,可以讓藝術家充分發揮創造性。國際慣例更對版畫原作印制的數量有著嚴格的規定,印制至鎖定的數量就要毀版,不能任意重復、改動。

市場不景氣,版畫家自身也有原因。某些藝術家的作品印制數量很小,除了參加美展或送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外,就所剩無幾了,一旦有人提出收藏,他們往往開價很高,讓人無法接受。眾所周知,版畫的市場優勢是以量取勝的,所以一旦鎖定印刷數量以后,藝術家就應提高印制量,降低單張價格。另外,版畫家的風格樣式應是在多年的摸索中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慢慢熟悉、接受其作品——這是版畫家適應市場、培育市場的正確方式。可現在有些人則是“急來抱佛腳”:美展來了,就匆忙創作一張應急,其他時間做裝修、設計等賺錢。我們的隊伍出現這種狀態著實令人擔憂!
記者:作為新中國版畫的領軍人物、廣東省美協主席,您認為廣東版畫怎樣才能走出市場困境?
許欽松:版畫家當然要關注社會、深入生活,創作出思想性強、讓人記得住的力作——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應積極開展各種版畫展覽,讓更多人真正認識版畫的藝術價值,還要消除人們的收藏心理障礙和認識誤區,培育版畫市場。為此,廣東美協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解決誠信、規范等問題,推出由版畫家倡導、簽名的公約;同時舉行毀版儀式,讓人們見證毀版,給市場以信心。
版畫編號有講究
收藏版畫,需認清版畫原作印數編號(edition number)。按照慣例,版畫原作印數編號一般是用阿拉伯數字的分數式寫成的,即在分子位置上寫印刷的序數,在分母的位置上寫限定印數的數目。如版畫家限定印制五十幅作品,則分別在每張原作上寫上l/50、2/50直至50/50。
有些特殊的寫法是在此外再寫有用羅馬數字的正式編號,以表示該原作是精印或變換了色調,如印四張精印作品,其編號是Ⅰ/Ⅳ、Ⅱ/Ⅳ直至Ⅳ/Ⅳ。
在除了印數編號的原作外,版畫家可以留下印刷總數十分之一左右的作品由自己保管,或作其他用途。這些作品的印數編號的位置上應寫代表以下不同意思的縮略字母:
A/P(artistproof)藝術家版樣,也可寫成A.P.或全稱,在熟悉法語的國家和區域里寫E/A或E.A.是法文epreuved’artiste的縮略語;
P.P.(printerproof)是藝術家給印刷技師的贈品;
H.C.是指非商業性的作品,一般不出現在市場上;
ATL.是留在版畫工場的版樣;
B.N.是藝術家存放于國家檔案室的作品;
L.C.即Library of congress的縮寫,是藝術家存放在圖書機構的作品。

每件版畫原作完成后,必須由藝術家親自用鉛筆或顏色鉛筆,在畫面下沿或畫面內的下沿,按自左到右的順序署上作品編號、畫題、簽名、制作年份四項內容。
收藏版畫 需成系列
與版畫藝術發達的國家(如歐美、日本等)相比,由于認知等原因,中國的版畫市場尚處于濫觴期,版畫價格不算高,且升值潛力大,因此對喜歡或想在這一領域投資的收藏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契機。那么,收藏版畫應從何處入手呢?筆者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鎖定版畫界功成名就的藝術家,收藏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在這個炒作盛行的時代,走俏的藝術種類如當代藝術、油畫、國畫等的品評標準往往受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拍賣行的“三假”(拍假、假拍和造假)等,呈現的價格難免帶有水分,因此誰是貨真價實的藝術家和誰是欺世盜名的混混?初入藝術品市場者往往分辨不清,所謂的藝術家的社會地位自然不能成為收藏其作品的標準。相反,受世人冷落的版畫的價格則相對比較真實,藝術家的地位大都名副其實。因此,不妨關注一下在版畫界名氣大、地位高的藝術家的作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凡在印數編號里的原作,都應是藝術家認可的、沒有多大優劣差異的、同等質量的藝術品,但是每位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又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之分,而上品當然是首選,因為這些作品有較高的藝術含量、學術含量,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它們或進入了藝術館,或寫進了美術史,代表了該藝術家的最高水準。另外,全面體現該功成名就藝術家正常風格的中品也值得收藏。更為重要的是,收藏某個藝術家的作品時,不管上品還是中品,最好形成系列,系統地選擇其不同時期的作品。
其次,在有閑錢和閑時的前提下,著眼技術水平較高、藝術態度端正、個性面貌鮮明、作品趣味獨特、發展前景很好的年輕藝術家,而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又可用來裝飾自己的家居。
不管是收藏版畫還是其他藝術品,想玩出水準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閑錢和閑時。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必要條件。因為有了閑錢,你才能游刃有余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有了閑時,才能靜心研讀藝術史,正確判斷藝術家現在或將來的藝術地位,自己決定收藏方向。
最后,要以淘寶的心理,挖掘被歷史不經意遺忘的作品。如果現在有人收藏了國統區的版畫,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這類作品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外,還有歷史的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