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炳勇
本來題目曾起為我要把“謝丙勇”變更回“謝炳勇”或者我要把“謝丙勇”改回“謝炳勇”。我琢磨幾天都覺得不合適,變更,好像企業名稱的變更,產權的變更,房地產的產權變更權利人的權益是不發生改變,但企業名稱變更便會使企業的房地產權、土地使用權將會隨著企業的法人和股東變更發生轉移,這也是許多人通過這個方法來偷稅漏稅,但也許多人由此承受許多由于原來企業的權利人在變更前(隱瞞受讓人)的債務。故穩妥人在當下不再收購公司模式而直接收購土地和房產,按轉移模式來進行,寧愿交稅也不按變更來操作。改回有種意義是原來曾經有第一次名字,并不肯定第一次是正確的,它僅對時間很短,也許就是我剛出生時,但這個“炳”字輩,是先人在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已給子孫按一定程序進行排列的,不改回不夠莊重,也沒顯出對先人之敬意,恢復顯非常大氣、大方、又很中國化、很傳統。比如恢復國籍、黨籍,本來就是,意氣非常肯定。是啊!這次名字變動是個大手術啊!全世界、全國媒體、出版社、身份證、印章、公司注冊,有友人勸我算了,都用了這么多年了,并且那么多雜志報紙,還有你的出版社,很容易讓人誤解和混淆,我說一切都不重要,我一定要恢復回去,我心里才踏實,我才不會覺得自己厚重,恢復回謝炳勇,我會感覺千千萬萬的作為我堅強后盾,他們永永遠遠站在我身后支持著,會讓我顯得更加信心百倍更加自信,我謝炳勇從此就不覺得孤獨,它是一種力量,好像近日臨寫了金石文之后,自己的內心有種自在踏實感一樣,我不想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只是僅僅落在口號上,我又落在實處,我要從自己做起,我要從理現在做起,要從中國官方把清明節作為公眾假期的第一個年頭,也是2008奧運之年,這是姿態,這是一個藝術家氣魄,是一個有民族責任感藝術家的氣息,我不理睬恢復回命運好壞問題,一切都無法擋住我恢復回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樣氣魄是無法成就大業的。
清明,小時特別喜歡過清明節,不是為紀念先祖,而是清明有吃,準備給先人吃的時侯偷著吃,擺在先人墓前時和祖先搶著吃,先祖吃完回來又藏起來吃,一切為了吃,后來爺爺去世了,那是1977年,1978年時爺爺從地上下葬到地下,我看腳骨就和我一模一樣,我哭了,全村人都說我孝順,爺爺生前最疼我,爺爺是餓死的,是沒有吃而死的,大哥歐強常說:爺爺如果是現在肯定能再活三十年,爺爺很英明,是村里族人首領,我大哥歐強與我同母異父,村里常欺負大哥,爺爺召開全村大會,告示眾人。”我謝洪葵所有孫子都可以欺負,但唯一一個就是歐強,誰敢欺負按族規處罰”大哥這個烈屬遺霜終于在我們家得到安全成長至到城市工作,并得到最好教育,臨死也拴住大哥的手,也拴住我的手對眾人說:“我最不放心就是這兩個兄弟,阿強你們看好不給它人欺負,阿勇長大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之人,你們加以引導好”。爺爺自和奶奶生了最后一個叔叔(總共生了12個孩子)便分居至離開人世,我記得爺爺將要臨死了我們去找奶奶來看一臉,奶奶還說:“早點死比晚點死還好。”直到爺爺真的逝氣,奶奶才嚎聲大哭,哭著說:“活著討厭,死了又好惜”有人說我謝炳勇有現在福氣,是我母親鄧芝梅積的恩德給我的,爺爺生病在床不起6年拉屎拉尿全由母親來照顧,好吃的都先讓爺爺來吃,這些都是從小看著長大的,為什么我們現在長大了也那么敬他們,這就是傳統,西方就特別羨慕我們,我常胡說“人民幣比娘好”。我說娘今年85歲,每次一生病用人民幣來砸它,便好了,又活龍生虎了(近日還獨自一個人從東海島坐中巴到霞山又轉到寺坎歷經4個小時,去醫院看她第二個兒子,母愛真偉大。)如果沒有人民幣便沒有我媽了,沒我媽了我媽再好也不好了,所以說人民幣比我媽好,大嫂說我在說謬論,我哥說我書讀多了,說話變得有深度但無水平,怎能拿錢和親娘來比呢?這不符合中華民族文化之準則。后來到城里讀書到遂溪師范讀書了,便參加學校組織給烈屬掃墓,85-89年在湛江市四中教書時,常回作清明,那時侯很牛B,有工作有城市戶口有資格一個月換一個女朋友了,可以在族人面前顯牛B,意氣風發,1990-1998年在深圳時,由于在深圳創業階段故回去也不超過3次,路途又遠,又不放假。1998年-2004年再也沒有回去過,一是無臉見祖宗,第二老是聽母親父親為生兒女事嘮叨,很煩,記住幾年清明節都是開著車在天安門的長安街不斷來回地通宵達目的開,我就想不明白,祖先會這樣對我?突然2005年母親打電話給我說,爺爺托夢給她說不用操心,好好工作,爺爺會抱一個孫子給我的,不出陸天便認識鄭丹,同年便懷上謝天逸,從那以后,我年年回去做清明,大修特修祖墳,明年還要把爺爺墳圍起來。
清明,最熱鬧應該算是今年,在墳場上圍內圍外,當官的經商,喜歡泡妞的,喜歡賭的,各行各色的讀書不讀書都可以匯集一起,比春節還熱鬧,春節大家可能出國觀賞,把錢花光,為國爭光,但清明節一定要回家才可以解決,同村兄弟平時許多糾紛,在清明時,在祖墳上,在族人的長輩,主持人,大家各讓一步,許多問題都在化解了,到現在我還不明白的事就是每年清明前兩天都下雨,到了清明那天便天晴,由于下雨土便松了,后人便挖土來填到墳上,真是先人之靈還是先人通過長年的生產經驗,知道到了清明季節會下雨,便訂下這個時節做清明,但又為什么每年做清明那一天就不下了呢?科學能解釋清楚給我謝炳勇,我是個農民,誰能解釋通給我?以前大家總喜歡每年在祖先墳上樊比,2008年這次回去我一點一點樊比心理也沒有,家族也知道我在藝術上已有成果,車開的最好,老婆是最年輕的,人到中年40歲,還能這樣比吧?同村玩伴的孫子比我兒子謝天逸還大了,讀小學時比誰都能拿到“三好學生獎狀”,我搞不到便偷了我媽賣豬的50元給老師,并說在路上拾的,弄了一個“學雷鋒積極分子”,差點害了娘因錢丟了而上吊,后來的后來才知道這錢老師還是給回我媽,老師知道我的德行,后來就弄到城市戶口,當上兵,考上大學,再后來就比誰掙的錢多,泡的妞多,包的二奶多,生的兒子多,再還能再比什么呢?誰的孫子多,誰的孫子兒子掙的錢多,比啊比,一代一代就這樣比下去,一代一代地繁衍 著,用堅強生命掙扎著與大自然搏斗,不斷去適應時代而努力著,一切都在變著,維有這墳場上千百年來安然無恙地躺在屬于他們安息之地,我常思考一個問題,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以“入土為安”的思想,用火化能代“替”土葬嗎?會不會得不嘗失呢?我將這個想法轉知我們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和用地區用地保護司,有沒有破壞耕地情況下,是否保留土葬方式或者作些適合時代調整仍倡導“入土為安”這種精神,我認為這是民族生存方式,我們一定要去尊重他,他是中華民族土地部分民族生活習性它蘊含許多精神層面東西在里面,一旦毀滅掉,民族發展便失去根源,會不可設想的,近月來我不斷研究民間藝術,方感保護好土葬方式重要性。人活著為了什么,該花的錢還是要花,該占的土地還要占、在中國人理念里,活著的和死去的的人法律地們是一致性,你不尊重,你死后也不受尊重,故中國人腦子壽命不是簡單的在地面100年,為什么要燒衣服、手機、二奶、三奶、洋樓、紙幣,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活著人對生活對生命對未來充滿信心,讓人戰勝每一困境,其實大家都不知道死了究竟是否還能不能享用,就因為不知道這才是文化,這文化讓我們在30年內在全世界雄起,它的文化核心就在墳場上,有中國文化都在墳場上,漢磚漢你漢碑……..(余言待續)
2008年4月1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