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裸體藝術興起于西方,或以行為表達的形式,或以傳統藝術的載體,近年來洶涌澎湃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打著藝術的大旗,宣揚著藝術的理念——這是藝術而非色情,面對突兀出現在視野中的裸體,我們時刻繃緊著這根弦。但事實上,并非所有與裸體沾邊的行為和事物都是藝術,雖然都高舉著藝術的旗幟。起碼,如此付費就可拍的裸體,大抵與藝術無關,只與炒作和利益攸關。
報道說,雖然是夏天但景區內還是冷颼颼,相信裸體處在溪水中打著水花的模特們滋味并不好受——如果沒有2000元的高價報酬,想必模特肯定是不會受這份罪的,所謂“為藝術而獻身”純粹是騙人的鬼話。而反過來說,那些蜂擁而至的攝影者們就一定是為了“藝術”嗎?我看,也未必見得。至于景區管理者就更不用說了,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促進文化旅游,其實說到底還是靠裸體炒作吸引游客。
藝術是需要氛圍的,如果沒有合適的氛圍,所謂裸體藝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極具傳統含蓄文化的社會里,藝術可以對生活有所突破和超越,但要考慮到公眾的接受水平,也要考慮到對社會的影響。這一點,其實誰都心知肚明。屢屢出現的“裸體藝術”,根本就是裸體之意不在藝術——炒作而已,炮制抓人眼球裸體經濟,圖的是利益。
其實,裸體本無罪。問題在于,在很多時候,我們“裸”的很無聊,太離譜了,充斥著功利和嘩眾取寵的利益驅動,還虛偽的假以藝術的名義。如此,充滿銅臭氣息的付費的裸體經濟除了讓藝術蒙羞之外,實在沒有任何的價值。
我一向認為,在商業時代炒作作為一種商業手段也無不可,但要謹守住底線。如果說惡搞文化和顛覆傳統以及搭車名人的炒作,還帶有一定的“娛樂性”色彩,那么,將“裸體”推向炒作前臺,以色情作為招徠公共眼球的道具,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惡俗,失去了基本的恥感底線。這是一種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雙重淪喪。
關乎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不能淪為商業噱頭。因為一旦這道恥感底線失守,不僅是商業倫理丟掉了最后一塊遮羞布,讓藝術為之蒙羞,也讓我們的社會道德城堡也將面臨被沖擊甚至被顛覆之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