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
王璜生,這個幾乎可與廣東美術館劃等號的人,在與廣東美術館共同成長了12年之后,于近日就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并執教于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
廣東美術館于1997年建館,繼林抗生之后,王璜生于2000年接任館長,在短短12年間,廣東美術館發展成為中國三大美術館之一,在他的努力下,廣東美術館成功樹立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等學術品牌,并成為推廣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沿陣地。
而就在此時,他卻選擇了毅然離開,對此,王璜生表示,“我希望能夠擺脫在廣東美術館12年以來形成的工作慣性”,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上,可以看到,王璜生信心十足。
近日,在新的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辦公室,王璜生接受本網記者專訪,并闡述了他對于新美術館未來的工作展望。
雅昌藝術網:從廣東美術館這樣一個省級美術館,來到中央美院美術館,這兩者之間差異性還是非常大的,您怎么看待這兩個角色之間的轉換?
王璜生:從廣東美術館沒開館之前,我就過去了,我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做整個館的建設工作,這里面有我非常多記憶和心血,12年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在收藏體系、資料室、圖書館等的建設方面,還有像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等幾個重要的學術品牌,在國內、國際上也都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很多人覺得我離開這里非常可惜,但我一直在想,我在廣東美術館工作的時間太長了,從1996年到現在,13年了,有一些東西,工作慣性太強了,包括對自己的工作,對別人的要求,我想擺脫這種慣性。
我一直非常向往中央美院,這里有非常濃烈的學術氛圍,在這里會有更多文化思想的碰撞,我覺得是時候換一個角色,離開過于熟悉的工作環境了,需要到一個新的地方感受新的東西,接受新的挑戰。
中央美院美術館作為美院下轄的一個學院美術館,雖然在很多方面可能會受到學院方面一些因素的制約,但另一方面,學院的背景也是它最大的優勢,在國際上也有很多成功的學院美術館、博物館的運營經驗可以借鑒。對于學院我有一種情結,在這個美術館里其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目前國內的學院美術館做得好的還比較少,我希望能夠很好地利用這個資源,跟學院內外的專家合作,真正發揮學院美術館的特產和優勢。
雅昌藝術網:作為學院美術館首先要配合學院的教學思路和規劃,并與之協調,這是區別于公立美術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您如何看待學院美術館的定位?
王璜生:在全國的藝術院校中,中央美院在油畫、國畫等傳統學科,以及設計、建筑等的新興學科方面都處于領先的位置,有非常雄厚的學術傳統,如何將美院在學術方面的影響力跟美術館的活動策劃結合起來,并將這種學術影響進行行之有效的推廣,在這個方面,我已經與潘公愷院長、徐冰副院長進行了討論,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接下來會有一些動作。
理論研究也是中央美院的傳統強項,包括傳統的史論研究以及藝術管理、策展等新專業,這些專業其實都可以跟美術館的運作結合起來進行相關研究、策展的實習等工作。同時,在史論研究方面,美院也有很強的研究對象群,包括徐悲鴻,以及很多近現代藝術史上的大藝術家,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資料整理和學術研究,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同時,青年學生作為美院的教學對象,呈現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面貌是美術館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從美術館的角度跟他們進行互動,這也是在接下來的美術館工作的重點之一。
另外,如何結合美院的學術背景,策劃跨學科、跨領域的專題活動,而不是限于談論當代或古代,這也是我想著重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雅昌藝術網:據悉,美術館的硬件配置是非常高的,可以接待非常高規格的展覽,這也意味著美術館的日常運營維護成本非常高,請問美術館如何應對巨額運營成本支出?以及如何協調學術展覽與商業活動的平衡關系?
王璜生:美術館的硬件條件非常好,有非常巨大的電梯,樓層的承重能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可以展出非常大的雕塑。相應地運營成本會比較高,首先,包括政府以及學院都越來越重視美術館的建設,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在資金的方面,首先我們希望能夠爭取國家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會各種渠道爭取基金會等的贊助,以及通過一些舉辦一些商業活動來爭取資金支持,在這個方面,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學術和商業的平衡方面,包括在廣東美術館的運營上,我一直堅持各自獨立,學術一定要堅持學術的獨立性,同時,只有保證學術的獨立性和品質,才有更多的機會爭取社會資金的支持。
雅昌藝術網:在以外的展覽和學院活動中,美院在擴大社會影響及對外宣傳方面做的比較少,請問在未來的工作中,美術館會考慮加強這個方面的工作嗎?
王璜生:進行社會推廣是美術館在公共服務方面的重要方式,作為學院美術館,我們也在探討,如何更多地開放,一方面為學院服務,一方面社會服務。
在美術館的運營中,我更注重每一項細節工作的完成,現在的整個社會環境下,大家都熱衷于“做大事”,也有很多“大事”需要做,但是,大事要做,小事也要做,我是希望能夠認認真真做事,做到守土有質,將每一件小事做好,小事都做好了,它就成了“大事”。
雅昌藝術網:在引領當代藝術的發展方面,您認為美術館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王璜生:美術館的職責不完全在當代藝術方面,當代藝術只是它的一個部分。作為美術館來講,它的最重要的職責是參與建構學術歷史或文化史,包括挖掘歷史以及推動藝術發展。
作為美術館,一個很重要的職責是保護歷史,比如說收藏體系的建立,如何建立完整的收藏體系,包括庫房機制、檔案機制、修復機制,要真正將歷史文化的遺存物好好地保存下來。
大家都認為廣東美術館在推動當代藝術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這個方面可能更會被大家看到,其實我在廣東美術館在學術方面一直抓兩頭:一方面是當代藝術的推動和參與,另一方面是歷史的挖掘和保護,包括對20世紀以來很多資料的收集和一些珍貴版本的圖書的收集等。
當代藝術是顯學,在這里邊可以挑戰政治、體制和藝術史的規則等,比較容易被關注。但是,對于藝術史或文化史的發展,還有很多需要關注和挖掘的東西,包括很多已經被歷史遺忘和遮蔽的東西,保護好真正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這方面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視,作為美術館來講,它的責任是多方面的。
雅昌藝術網:與很多國外的大美術館相比,國內的美術館在管理和運營方面有很多不規范和欠缺的地方,對此您怎么看?
王璜生:這個問題說起來比較復雜,現在國內有很多美術館在轟轟烈烈地建設,在硬件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軟件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多,包括人才、制度、規范化的操作等問題,廣東美術館從建館以來就致力于建設成為一個真正規范的美術館,包括在部門設置、功能要求等方面,在這個方面我一直很重視。
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標準的建立,包括包括學術應該是怎么做;布置展覽應該要求到什么程度;燈光等等問題,包括請柬和展覽前言應該怎么弄,我們都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標準。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地建立一種規范、標準,同時進行人才的培養,國內的美術館缺失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應該朝著什么方向去努力,如何培養人才等等,主要還是意識上的問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