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彬/文
2002年的大年初一,回到閩北老家的王輝,看著無限春光,畫興勃發,技癢難忍,提著畫箱走出鞭炮喧天的小城,獨自來到山野田間動筆寫生。突然,一頭小牛犢帶著初生不怕虎的精神向他發起攻擊!正專注畫畫的王輝躲閃不及摔進水田。啼笑皆非的他后來問我這是什么預兆?我掐指算來,是日風和日麗星相正常,又是馬年開春黃道吉日,便說:恭喜猴哥,吉人天相,你今年要走牛運了!
我沒說錯,2002年對王輝來說無疑是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這年秋末他成功策劃了“武夷印象一中國油畫家寫生采風活動”。這是一次難忘的南北油畫家大聚會,全國各大美院和畫院的名家與風景畫高手雅集武夷山,登山臨水、喝酒品茗、談畫論藝,交流了信息,建立了感情,十分的愜意和愉快。這次活動的影響頗大,后續效應是引發了隨后幾年全國各地紛紛舉辦的油畫名家寫生邀請活動,雖然性質各有不同,但在全國掀起了不小的風景寫生熱潮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也因為多次策劃組織活動,王輝打破了地域局限,和全國各地油畫家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廣泛的聯系。更重要的是,他的畫風在《武夷印象》之后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從早年蘇派寫實和重制作、硬邊謹嚴的畫風轉向為松動活潑的寫意風格,短短幾年,新的藝術樣式和繪畫風格日臻成熟完善,形成獨具一格的個人面貌。在此之后,他應邀參與了十幾次的寫生活動:“在江南”、“畫吟嶗山”、“寫意平遙”、“熱風鼓浪”、“常熟江南”、“金色吉雅河”(俄羅斯)、“發現上海的水城”、“相聚大亞灣”、“香江流彩”……單從這些活動的名稱就可以知道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英雄豪杰結識無數。王輝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令人稱道,他總有許多令人稱奇叫絕的新創意。2005年末他發起并參與策劃了“意象武夷一中德藝術家首次面對面互動創作暨國際巡展”,這次活動規模空前,國內許多名家參與不說,德國就來了不少大師級的人物。這個活動在北京、上海巡展結束,中國藝術家代表團還將應邀赴德國進行回訪交流活動。這些年王輝兄畫藝精進,成就疊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王輝為人熱忱,性情率真,有著閩北人的務實與謙和,也深藏有一種倔強與清傲之氣。l982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后,曾回閩北執教多年,堅持創作且成績頗豐。他創辦并擔任南平師專(武夷學院前身)美術系主任多年,于l992年底調回省城福州。我們早些時候就相識并一見如故,同屬猴,性情相近,都有猴脾氣!王輝頗具文人氣質,作為研究員的他寫過許多篇研究美術史的文章,對朱子理學、“揚州八怪”之一的華巖、黃慎以及歷代閩籍畫家做過深入研究,且擅長書法, 傳統學養和文化底蘊可謂深厚。
但是,當一名好畫家始終是王輝的人生追求,不論執教或是從業于文博系統,他不斷創作的風景油畫常常參加全國大展并有一定影響。首屆中國油畫展中的作品《山靈》曾被登載在《江蘇畫刊》、《民族團結》、《奔流》等好幾個刊物的封面上,這個時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現鄉村山水風情和探討風景畫中超現實的靜寂與詩意。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作品參加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后,王輝又創作了《被驚嚇的群羊》(《美術觀察》總第22期扉頁)和《歲末》(《97’中國藝術大展》)以及《歲末·蘆溝橋》(《美術關察總第36期專題》),畫面出現了動蕩不安的具象表現主義情愫。上世紀末開始,如何突破自己一直是他孜孜探求的目標。他做過多種嘗試,包括制作肌理拼貼材料,或在風景中加入電線桿和凌空掠過的戰斗機,以表達對生態環境或人類和平這類主題的關注。由于工作原因和自身需要,他常年沉湎于中國傳統書畫的研究,對中國畫論中“直抒胸臆”、“書寫其心”、“不拘常格,自由天放”和“以書入畫”等繪畫理念的重新感悟和認識,更使他有了與自己心性和文脈接氣并貫通后的自信與創新。他融匯中西古今,達到藝術上的自在與自由,“寫意性”的選擇可謂水到渠成。2002年后,他以《村落》、《農莊》、《山村》等系列作品確立了具有現代構成意味和傳統中國文人畫精神相結合的寫意繪畫風格。此后,他又畫出了《好山好水》、《明山麗水》、《秦淮殘紅》、《故宮余輝》等獨具個人面貌和富有詩性情懷的重要作品。王輝打散或支解了物形結構,運用揮灑自如的筆觸、疏落有致的色塊,潤糙相間的肌理、長短不一的線條進行畫面重組,將形似類物的具象造型與現代抽象構成融為一體,相諧成趣,意象寬闊,畫風健朗。在寫生時,他一般不設想畫面的最終效果,隨著心氣筆意依勢整形,自然生發。他貌似稚童一般的涂鴉,具有游戲的心態和放松的感覺。他把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與西方表現主義的結構意識相結合,以一種動態的視野,于大自然中游目環矚,自成心象,表現出大自然更具本質的意象。這種看似偶然而隨機的作畫方式,其實是建立在自信而有度的控制能力上的。他以這種方式徹底擺脫了早期蘇派訓練的慣性思維和拘于物象的寫生套路,從而使自己的心性得以釋放,達到暢神貫氣,物我交流的自由境界。
王輝有過多年的行政管理經驗,工作認真勤懇, 但他的心氣志向和耿介性格其實并不太愿意在官場廝混,因為他做事太理想化了,骨子里透出的是藝術家的脾性氣質。他現在的生活是愜意而滿足的,除了在室內創作大畫之外,依然經常獨自外出寫生。“在田園山水間支起畫架,四周除了水流和鳥鳴,沒有旁人,心曠神怡,感覺比釣魚迷還快活三分”(王輝語);或常與全國各地的畫家朋友相約聚會,登山臨水,寫生云游,這似乎成了他的生活常態。“我常拿這種快樂和中國古代山水畫家相比,比著比著,仿佛自己就融進去了。能融進歷史又融進自然,便感到很愜意、很滿足……各地朋友之間沒有隔閡,沒有積怨,沒有官痞市儈氣,沒有拿架擺譜,沒有小雞肚腸,有時三杯米酒下肚就臉紅心熱,便生出幾分俠義之氣,就有那么些江湖好漢梁山聚義的感覺,這感覺多好!”從王輝的這些自述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他的性情中的寫意與放曠。各地畫家朋友給注重情誼的王輝取的外號也相當有趣:王航主、輝哥、老頑童、武夷教父……王輝在“江湖”中儼然成為一位“大俠”級人物,不變的是他依舊樸素的本色和率真可愛的性情。
王輝兄已步入自己藝術和人生中的黃金時期,雖說年過半百,卻依然腰好腿好牙口好,身體更棒吃飯更香,心情舒暢寶刀不老。我祝愿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盡情地抒寫屬于自己的寫意油畫和同樣精彩的寫意人生。
發表于《中國藝術市場》2005。3.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