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春拍即將落幕,經歷了08秋拍的極度深寒,09春拍之前依舊不被大家看好。有悲觀者甚至認為09春拍才會是真正的低點。但現實卻令大家感到意外,繼股市樓市之后,藝術品市場在這一季春拍中同樣迎來了“小陽春”,場面應該說是相當說得過去,中國書畫古董等項目暫且不論,即便遭遇深幅調整的油畫和當代藝術,比起08秋成交狀況也已經大為改善。成交額、成交率及單價都已經觸底反彈,個別項目又創出新高。當然我們還不敢妄言當代藝術又重新進入牛市,事實上金融危機的陰影還并未散去,市場的調整仍在進行,
尋找春拍天價
在市場狂熱的2007年,千萬元似乎并非一個很高的門檻。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在當代藝術的版塊看到千萬元的成交狀況。今年最貴的當代油畫是尤倫斯售出的陳逸飛《踱步》,成交價達4043萬并且創出陳逸飛新紀錄。除此之外,同樣由尤倫斯釋出的張曉剛《大家庭》,落槌價達到1500萬,但也是剛剛過底價而已。除此之外,過千萬的成交都在老一代大師的名下。佳士得的常玉《貓與雀》創出3704 萬元新高。一件由哈佛大學賣出的趙無極成交價超過3000萬元。除此之外,翰海拍出的靳之林《南泥灣》這一歷史名作,成交價也超過1300萬。由蔡銘超拍得并及時付款,是春拍中戲劇性的一幕。
正如股市從6000多點跌到今天不足3000點,今年當代藝術的天價似乎應該從500萬元起步,即便如此我們可以披露的名單依舊非常有限。北京保利尤倫斯賣出的劉小東《陽光普照》及曾梵志《面具》都超過了500萬。北京嘉德封面的陳逸飛早期精品及封二沈嘉蔚紅色經典時期的力作也過了500萬。除此之外,香港佳士得夜場的曾梵志、張曉剛幾乎是剛剛過了及格線,但是他們甚至還沒有達到圖錄估價 的底限,蔡國強《再造柏林墻》屏風成交價達740萬,勉強擠入百萬美元檔。至于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則完全沒有超過500萬的案例,由此可見當代藝術市場行情已經全線回歸2006年,當時張曉剛創出接近百萬美元的高價,但是市場上鮮有超過300萬的情況,這與今天的情況非常類似。
在過去四年中當代藝術市場的第一陣營TOP10由張曉剛、岳敏君、曾梵志、劉小東、周春芽、王懷慶、蔡國強、劉野及方力鈞組成。縱觀整個春拍,這些往日的天價明星在今年的春拍似乎都表現平平。張曉剛依然坐穩了老大的位置,畢竟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之下還可以有過千萬的成交。曾梵志、劉小東、蔡國強依舊還可以留在百萬美元俱樂部。其它幾位中方力鈞和劉野似乎還可圈可點。在香港佳士得方力鈞一件創作于1994年的游泳題材作品,落槌價達到380萬港幣,雖然與保利一件同類型作品曾拍出千萬高價不可同日而語,但畢竟也還有激烈的競價。劉野一件尺幅僅60x40cm的作品也售出了287萬元的高價。而且在佳士得現場明顯地感覺,拍過了之前沉悶的日韓部分到了劉野整場氣氛立即就活躍了起來。岳敏君的情況反差極大,香港蘇富比一件笑臉依舊賣到458萬港幣,保持了天王級的待遇。但是北京嘉德一件改編典名畫系列的《狼牙山五壯士》底價從180萬下調至30萬都依然流標,堪稱春季拍賣最難堪的一幕。周春芽、王懷慶今春都表現平平。比較起來辛苦一點的是王廣義,在海外的幾件相繼在10萬美元價位上流標后,香港佳士得王廣義勉強在底價上成交,但是成交價也不過百萬港幣,而且因為缺少競價,此價格似乎還有下跌的可能。
向古典回歸
與當代天王們的節節潰敗相比,古典寫實及鄉土版塊似乎要平靜的多。除陳逸飛重回最重要的藝術家行列。王沂東的市場表現也可圈可點,北京保利一件《美麗鄉村》成交額達到470萬元,與天價只一步之遙。佳士得兩件王沂東也超過了300萬元。至此王沂東和寫實派的其他幾位干將已經拉開了距離。陳丹青在美國所作的西藏題材繪畫依舊受到了追捧,盡管并非當年原作,但是市場一畫難求就難怪買家沖動了。可能出于對市場看空的擔憂,產量極少的寫實派名家冷軍、石沖等人今春幾乎都沒有精品投放。因此今春寫實派的市場其實就是陳逸飛和王沂東的“二人轉”。
在中堅藝術家版塊,市場的表現也是冷熱不均,相對來說今春買家的口味對于技藝方面又有偏好。韋爾申、景柯文、龐茂琨等以往比較冷門的藝術家交易相對活躍。當然價格只是在三五十萬元左右浮動,因此也并不引人矚目。但在過去兩三年中“崛起”的一些市場明星今年則繼續低迷,成交價格在大幅折扣(三至五折)的基礎上成交率依舊沒有上去,因此人數眾多的二線畫家市場前景依舊堪憂。排在成交榜前20名中的楊少斌、劉煒價格幾乎都回歸至10萬美元以下。100萬成為近期“天花板”。唐志岡、祁志龍、葉永青、毛旭輝的狀況看起來還要更悲觀一些,今春已經沒有像樣的成交記錄,天花板價格被行家已經定在了50萬人民幣。與此類似的還有年輕輩的俸正杰,其中等尺幅從之前的100余萬如今下調至大約四五十萬左右,好在價格腰斬后成交相當活躍。相比之下狀況更差的藝術家郭偉、郭晉、鐘飆等,二三十萬的成交價都已經不多見。排在他們后面的馬六明、趙能智、楊千、陳文波、張小濤、宋永紅等在今春的交易量已經滑落到非常危險的境地,在二級市場上已有“退市”之危。現在來看2008春季金融海嘯爆發前的蘇富比拍賣的“仕丹萊專場”已是此輪牛市最后的絕唱。其時祁志龍拍到300多萬,俸正杰、何森都有超過200萬的價格,張曉剛則超過4000萬,其榮景僅僅在一年之后已經恍如隔世。坦率講,以本人的觀點,以2007為代表的牛市肯定是難以持續的,但是當代藝術市場的崛起也并非一些人認為“天價做局”的結果,它們是全球金融泡沫的一環而已。如今,全球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也波及到當代藝術領域。經過猛烈的震蕩之后,沉淀下來的作品依舊還會獲得天價認可。這只不過是中國國力崛起的一個側面而已。改革開放三十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黃金年代其藝術一定會被追捧,這一態勢并未因市場的調整而有改變。從春季拍賣也可以看出,真正的杰作依舊并不便宜,從尤倫斯藏品的拍賣便可見一斑。
亞洲新世代崛起
以“70后”藝術家為主的亞洲新世代版塊成功地經受了春拍的考驗,他們的崛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佳士得夜場以此開篇絕非偶然。盡管業界對佳士得的選件還有爭論,但亞洲新藝術成為當下市場焦點確是事實。韓國“八零后”以牛仔褲拼貼著稱的崔素榮其巨幅作品以170萬港幣落槌,日本年輕藝術家加藤泉、弘京澤、日野之彥等也拍出超過10萬美元的高價。春拍令人印象深刻的日韓年輕藝術家還包括名和晃平、權奇秀等,僅管沒有高價拍出,但市場關注度頗高。
同樣身處這一版塊的中國年輕藝術家包括李暉、陳可、韋嘉、高瑀、仇曉飛等,其市場表現可圈可點。他們在這一輪市場的猛烈調整中依舊維持了既有的市場水準,陳可巨作《隔岸觀火》2006春經紐約蘇富比拍出,三年后現身保利,拍出三倍于當年成交價的72.8萬,并且創出陳可成交價新高。李暉則憑借其上海雙年展作品《琥珀龍》再次創出百萬元以上高價。韋嘉則是今年春季的大熱門,盡管今年春拍上拍量不算小,但成交情況相當亮眼。王薇、余德耀等一線藏家今年都成功競得不止一件韋嘉作品,看來熱度還將繼續蔓延。整體觀察年輕版塊一線藝術家價格在三五十萬元這一價位上已經相當穩固,隨著市場對他們認知度的提高,市場空間還會繼續釋放出來。
裝置、雕塑和攝影
以裝置雕塑和攝影為代表的新興交易品種在香港蘇富比之后其勢頭并沒有在其它場次延續。因此整個春拍的看點依舊集中在香港蘇富比的幾樁成交。其中隋建國的中山裝拍出了314萬港元,艾未未裝置拍出170萬港元,黃永砅更是拍出了338萬港元,創出新高。陳箴兩件裝置也以近百萬港幣成交。草間彌生的大南瓜拍出272萬港元。在其它場次可與之相提并論的僅有佳士得奈良美智雕塑,成交價加傭金超過400萬港元。在國內拍場,目前仍舊保留雕塑,攝影專場的已經僅存嘉德一家。其公布的雕塑專場成交額僅220萬元,成交率40%,影像藝術專場成交額242萬,成交率更低至37%。如此業績,今后是否還保留這一專場已成問題。
縱觀春拍,尤其是筆者親臨現場的翰海、佳士得、保利、嘉德等,除嘉德因選件問題造成成交率偏低外,其它場次成交率相比去年秋季有了顯著提升,保利夜場成交率達到100%。市場的復蘇的信號已經顯而易見。隨著歐美金融危機的深化,中國買家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已大大加強。其中,尤倫斯藏品的拍賣成為標志性事件。尤倫斯賣出宋徽宗和陳逸飛暗示了無論在中國古代繪畫還是當代繪畫領域,歐美大藏家已經將他們曾經掌控多年的市場主導權拱手相讓。與此同時,以劉益謙為代表的本土實力派藏家終于粉墨登場。在未來數年之內,更多中國收藏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叱咤風云應該不只是一廂情愿的猜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