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秋拍到今年春拍,李山的作品在拍賣場上已經過了一個生肖輪回,其在拍賣場上經歷的這12年可以按兩個半程來觀察:一是前6年和后6年的兩個半程,經過前6年的徘徊,進入后6年的量價飆升;二是后6年里的兩個半程,呈現了前3年放量與后3年暴漲的發展軌跡。
得益于輝煌的展覽紀錄
李山在拍賣場上的當代藝術家群體中,可謂少數幾個元老一級的人物,其作品早在1997年秋拍就在拍賣場上出現,當時上海的朵云軒和北京的嘉德同時推出李山的作品上拍,結果是一件成交,一件流拍。不過,李山可謂老當益壯,前后12年中,出現在拍賣場上的李山的作品總計為650件,已成交的為450件,成交率為69%,總成交額為10450萬元。其中,成交價格過100萬元的共16件。
這樣的拍賣數據得益于李山輝煌的展覽紀錄。李山最早參加展覽,是1983年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83階段——繪畫實驗展覽”,此后先后在1986年與1988年參加了上海第一、第二屆凹凸展;隨后有相繼參與了一連串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展覽:19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1993年香港等地的“后89中國新藝術展”、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1994年第二十二屆圣保羅雙年展等。這些展覽,奠定了李山作為當代藝術家的江湖地位。
量價配合身價逐年攀升
縱觀李山作品在拍賣場上的交易紀錄,其成交量的變化有明顯的時間因素:上世紀90年代一共只有5件成交;進入21世紀,成交量逐步放大,到了藝術品市場開始急劇膨脹的2004年,成交量出現了連續3年翻番增長的現象:2004年當年成交57件,第二年成交106年,第三年成交210件。到了2007年,增幅才出現了逆轉:當年成交減少為137件,而2008年則僅成交94件。
在成交量連續翻番的3年的最后一年2006年,才有3件拍品的成交超過了100萬元,最高價是149.76萬元。此后,2007年有8件作品成交過100萬元,最高價是上海泓盛秋拍的《閱讀》系列的作品創造的504萬元的紀錄;2008年有5件成交價過100萬元。最高價也是上海泓盛春拍的《閱讀》系列作品,創造了582.4萬元的新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占據李山作品拍賣價格排行榜榜首前10位的拍品中,有一半是在上海泓盛成交的;從2007年秋拍起李山的拍賣紀錄不斷被上海泓盛刷新,至今上海泓盛還包攬了排行榜的前三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