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畫廊的一位女負責人約好一起去看,看了感觸頗多。這是我看完展覽后寫了這篇預測性小文。
科技,人類集體欲望的產物。從前由于各方面資訊的原因,它始終處于高高在,普通百姓很難靠近。全球信息共享的今天有革命性意義,使每個人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各種科技理論都能找到。環境資源雖然呈現枯竭的狀況,但不必過份擔憂,人類通過技術能將消耗降的越來越低,同時人類也會在新能源的代替上有很大突破。
門檻的降低,成本的降低。使未來的人都能搞科研。所以未來的科學家或發明家稱為“技師”更貼切。未來世界人們對自身肉體的脆弱感到異常難受,迫不及待的要改變自己的血肉之軀;人們對環境的四季分明也覺得不耐煩,想借助技術使周圍永遠處于自己想要的氣候狀態;對身邊實用的小電子設備根本看不上眼,我們要的更多。這種改變在悄悄著影響著人類各方面價值觀。
未來人類世界定會有兩種組織:一種是巨型科技集團,是國家行為和利益階層的集合,另一種是小型機構或個人,是小團體的自由組織。那時,人們對科學家或發明家的概念變得很模糊。大量的知識攝入后,人人都可以是科學家和發明家。在兩種形態組織中會經常涌現出偏執狂。這些人總是對身邊社會不滿意,通過自己的發明挑戰影響改變周圍是他們的目標,使得社會機制按自己方式運行。來源:www.artxun.com
藝術,同樣是欲望的產物。比起科技來說,起初藝術由于其技術性和奇異性,人人駕馭根本不可能。未來,一方面大眾觀念進步,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物質高度發達導致藝術泛濫成災。另一方面藝術面紗后的世界人們看的越來越清楚。藝術家不再是外星痞子,大家都可以搖身一變成藝術家。藝術家傳統形式上的創作枯竭導致他們的作品不再是繪畫或其它,采取了可以永無止境的科技發明方式,電子裝置藝術就是雛形。
歷史告訴我們,拋開投機成份的藝術和科技在創新上的執著精神是一致的。
當科技和藝術空前泛濫開,偏執精神使兩者走到一起的同時,人類欲望也被無限度放大,奇奇怪怪發明不時的被制造出來,大大小小的帶著科技和藝術的運動將開始。他們不停的運動不停的被殲滅,未來的藝術家不再關心作品本身的價值,他們更樂于通過藝術運動挑戰社會機制,他們更關心運動本身。
宗教,是古老而系統的玩意。未來世界科技無處不在,原本能為人類心靈提供喘息功能的藝術也早就面目全非。人類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發現探索是沒有盡頭的行為,知道的越多越感到無助。
來源:www.artxun.com大腦的高級,導致心靈上的空寂,需要精神寄托,藝術卻只剩下發泄的功能。古老的宗教有系統的價值指向,人類帶著無助的心,重新回到了宗教面前,他們需要的不是宗教偽善的具體章程,而是個人心靈的寧靜和心靈的慰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