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范美忠在“‘范跑跑’進軍藝術圈——暨‘人人都是藝術家’”成都討論會上

資料圖:5月8日,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籌備“5.12”一周年隆重大展中,收藏了爭議新聞人物“范跑跑”的眼鏡。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范跑跑玩藝術避談“地震”
-“想借此機會對中國教育進行一番批判”
-“一個人總不得到認同,肯定會有挫敗感”
-“先鋒藝術都免不了嘩眾取寵的成分”
在8月15日開幕的2009北京首屆798雙年展上,范跑跑將帶著他“批判教育制度”的行為藝術作品亮相。這個作品可能是為北京的藝術家或中學生上一堂課。不過,范跑跑向《青年周末》記者強調——這次他不愿再跟地震扯上關系。
上周,一則“地震逃跑教師范美忠受邀參加798雙年展”的消息被網絡狂轉,沉寂多時的范跑跑再次回歸風暴中心。“范跑跑進軍藝術圈”成了百度搜索的熱詞。
“倒范派”質疑范跑跑根本不夠格當什么藝術家,頂多是玩票、炒作罷了;而“挺范派”則支持他的“真實”,稱“藝術貴在用獨特的思想去表現,不要拘泥于創作人的身份、作品的形式”。
范跑跑又帶著爭議回來了。
-為啥范跑跑要進藝術圈?
7月11日18:15,當記者撥通范美忠的手機時,他一點沒有排斥的態度,而是用極快的語速說:“你過幾分鐘再打來吧,我現在正看世界男排聯賽,中國對荷蘭,過幾分鐘就直播完了。”
再聯絡上時,范美忠還是那樣急速的語氣,以致讓人覺得他回答問題時,不需要過多喘息和思考,很容易就出口成章。
范美忠告訴記者,798雙年展的邀請函上是這樣寫的:“鑒于您在公民社會進程發展中的事跡,遵循‘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原則,特邀您參展。”
他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這是一個先鋒藝術展,有兩個因素我最看重。一個是民間,一個是先鋒。我覺得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大于社會,民間空間很狹小的地方,它的秩序需要權威的控制,但是它的自由或活力,來自于邊緣和民間的反叛。從我的美學觀和精神氣質上,我比較認可。”
接受邀請,范美忠還有另一個考慮。那就是“5·12”汶川地震在他身上引發的軒然大波。
“我也覺得去年那次事件給我一個啟發,觀念的表達不是書齋里學術化的表達。當你介入這個公共空間的時候,我覺得接觸這種藝術方式,可能達到更大的傳播效應。我本人也想借此機會對中國教育進行一番批判。”
-他會帶來什么作品?
“范美忠進軍藝術圈”的消息一經發布,熱衷惡搞的網友們像撿著了個大寶貝,開始為他支招,五花八門。還有人出主意讓“范跑跑”和“郭跳跳”重聚,想瞧瞧仇人見面、分外臉紅的場面。
成都藝術家蔡青對范美忠這次“轉型”頗為看好,他還建議說:“其實如果讓范跑跑在一間模擬的地震房子中再教一節語文課,這就已經是作品了。”
“我不愿意再跟地震事件搭上關系,這是肯定的。”范美忠鄭重否定了上述建議。
“我這次的行為藝術作品肯定是批判的,而且是對教育的批判。去年的那個事件,更多地涉及到倫理道德、價值觀層面,而我現在的核心切入點是教育層面。因為教育是我關注的很重要的問題,我可能會傾向教育觀和價值觀的層面,也可能會指向它的歷史和教學當中。但更傾向于后者。”
至于具體的表現形式,范美忠說“還在構想當中”。
不過,798雙年展的項目策劃人王軍向記者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因為邀請范美忠就是他的主意。
王軍在7月12日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在具體場景的設置上,可能會現場給一些藝術家,包括北京的一些中學生上一堂課。但這堂課具體怎么上,我們之間還會再溝通。肯定也要考慮藝術語言上面的一些問題,如果單純上一堂課其實沒什么價值,稱不上藝術品。”
雖然作品大概在8月初才會有定論,但電話里聽得出范美忠的信心:“我覺得行為藝術對技術的要求并不高,我是外行也沒關系。最關鍵的是兩點——有創意、有膽量。甭怕別人說什么。”
-范跑跑也算藝術家?
其實,對范美忠參加798雙年展這件事,網上的聲音遠不止支招、惡搞那么簡單。更多人發出了類似的質疑——“一個在地震中逃跑的人也配叫藝術家嗎?”“這不是褻瀆藝術嗎?”“要是他算藝術家,那我也是!”“藝術家們,快跑吧!”
“是不是藝術家,我不在意。我更關心的是這件事能否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范美忠回應道。
“他本身就不是藝術家。”王軍答得更直白。
“我約他,就是來刺激中國的當代藝術。中國的當代藝術,需要反思。連非藝術家都來做藝術作品了,那你藝術家都去干嗎了?中國的當代藝術現在處在一個很尷尬的時期,人人都在談市場。但經濟危機一來,談市場的藝術家幾乎就沒有市場了。所有人都比較浮躁。讓范跑跑以非藝術家的方式參加藝術活動,會導致的一種可能性就是,非藝術家的作品,因為沒有社會各方面的污染,會比一些成功藝術家的更有價值。”
王軍還講了一個故事。
為避免在北京太惹眼,7月7日,在成都的廊橋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范跑跑’進軍藝術圈——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討論會,成都批評界的“一把手”陳默、藝術家周斌、宋凱、吳成典等十多位都參與了討論。
一開始,這些清高的藝術家也向網友一樣,對范美忠掛上“藝術”的頭銜很排斥,他們看不上范跑跑這種人。
“但其實范跑跑還是比較有想法的,讀過很多書,我在他家看到他一直在讀哲學方面的書。那天他談了很多觀點,最后很多在場的藝術家都比較佩服。還有一家批評類雜志向他約稿呢。”王軍說。
關于當天的討論會,記者還搜索到《華西都市報》記者的一段現場描寫。
報道稱,當天范美忠還是一副黑框眼鏡,一件條紋襯衫的打扮,他一臉嚴肅,暢談當代藝術。
面對“請問你沒搞過藝術,能做好藝術嗎?”的質問,他的回答非常直接:“并非所有搞藝術的人都懂藝術。”
接著另一個尖銳問題又提出:“其實早就有人將你逃跑的做法稱為行為藝術了,現在你正式進軍藝術圈,會不會被誤解為嘩眾取寵或炒作?”這時“范跑跑的眼神開始有些怒色,但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只答道:“我啥子都不想,只為自己而活。”
-他咋這么不安生?
范美忠的這次“出山”,也讓很多網友費解——人們不都喜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嗎?好不容易地震事件消停了一陣兒,他怎么又跑出來了?
“如果別人說幾句我就害怕,我還活不活了?!”
范美忠說他鐘愛文學、哲學、藝術電影,他一直在研究魯迅,也讀黑格爾和薩特。他經常會從這些人身上尋求動力。
“我想魯迅是中國最先鋒的人。我從他們的經歷判斷,任何試圖推動思想觀念的進步或者想改變這種文化、精神的人,必將遭受猛烈的反擊。所以我認為影響歷史的人,并不在于他一定是深刻的人,而是他最能堅持自我,不畏懼爭議。”
不過范美忠也不是一個打不倒的“金剛斗士”,他坦言:“一個人總不得到認同,肯定會有挫敗感,而且感覺到這個世界很不公正。但是我也很高興地發現,隨著我的聲音的發出,認可和支持我的人越來越多,我的挫敗感其實越來越少。”
一位名為“小文”網友在接受采訪時說:“對范跑跑的道德討伐該結束了。他已經為那些言行付出了代價。我的家在綿竹,我親身經歷過地震,所以我能理解他的害怕和懦弱。他只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如果這個社會,一個人要為表達真實想法背上一輩子的罪名,那多可悲。你可以斥責范跑跑的做法冷漠、沒人性,但是他的話語權應該被尊重。”
記者還在網上看到,一些網友在范美忠貼吧頂起了“我很丑,但是我很真實”的帖子,有的還表示8月15日一定去798雙年展給他捧場。
-是炒作?
也有人覺得這個798雙年展本身就不靠譜。認為純粹是主辦方想推展覽,拿范美忠當一個炒作的噱頭。
一位長期跑藝術口的記者分析說:“雙年展是個在藝術圈里很有學術地位、很重大的展覽,像威尼斯雙年展差不多是全球藝術家都很在意的重要展覽。中國的上海雙年展也比較大一點。但是我還沒聽說過一個藝術區也敢辦雙年展的。況且798這地方本身也是挺容易被折騰的,以前有過什么798藝術節、大山子藝術節。現在你看798里很多廠房的墻上都有個噴墨的大印章,寫著‘一毛錢雙年展’,其實是一種蔑視和對權威的挑戰,現在什么展都敢叫雙年展,已經不值錢了。”
其實范美忠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有自己的解釋。
“我覺得任何一個時代,先鋒藝術都免不了有嘩眾取寵的成分,就是說在探索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五花八門的東西出現。但是它好在,大浪淘沙后會有真正的東西存活下來。這個‘先鋒’,我們可以這樣來認識——這次事件是一種表達方式的先鋒,但是真正的先鋒從來都不是純形式的,就是說它是種表達方式的內在需求,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表達方式’不能表達的時候,它迫使我進行一個表達形式的創新。所以這個東西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理念和精神。”
據了解,本次798雙年展的主題定為“流動的社群”,側重主流社會之外人群的存在狀態。雙年展涉及22個國家,上百位藝術家。攝影、裝置、影像、雕塑都被涵蓋,將持續一個月。除了范美忠,主辦方還邀請了最牛釘子戶吳萍。王軍認為是社會造就了這種特殊的釘子戶的形態,在他們藝術家眼里,一棟孤零零的房子屹立在空曠之中,就是“一個比較具有原創精神的社會雕塑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