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原祁《石壁千仞》 成交價:336萬元
7月19日在上海四季酒店舉行的2009年朵云軒春拍會上,古代書畫專場中,以336萬元成交的王原祁作品《石壁千仞》(仿梅道人山水圖)(84*46.5)成為該場焦點。本幅《石壁千仞》通過自己的作品體現了王氏對巨然、吳鎮這一山水系列承傳的理解,能于師古中逐漸形成自家面目,成為其同類風格的典型代表。 來源:www.artxun.com
該作純以水墨繪成,以淡墨反復層層皴擦渲染,直到由渾淪而破碎,再臻于渾淪,整件作品因而顯得筆精墨妙,書卷之氣盎然紙墨之外。畫面左上方有王塬祁自題:“宋法體格精嚴,元筆縱橫自在,諸家各具微意而氣足神完,思深力厚。巨然衣鉢惟梅道人得之。己卯秋日,丹陽道中仿于舟次,因題。麓臺祁。”鈐印:掃花庵(朱文橢圓印)、王塬祁印(白文方印)、茂京父(兼文方印)。在畫面的右下角尚有“西廬后人”朱文長方印一枚,均為王氏常用印。
從王塬祁的自題可知,本幅作品創作于己卯年,即康熙叁十八年(1699),時年王塬祁58歲,查《王塬祁年表》可知,康熙叁十六年(1697)王塬祁聞父王揆病故,遂奔喪。一直到叁十八年冬或叁十九年(1700)春才回京師。在這兩年多時間裡,王塬祁沒有了案牘的勞形,沒有了公務的羈絆,可謂身心俱閑,現存資料表明,他在這段時間裡到過蘇州,到過南昌,去了鄱陽湖、儀徵等地,游山玩水,尋親訪友,有大量的閑情逸致任其筆墨臥游。從時間上看,作此畫時,王氏當服喪已除,但尚未到京城復職,當是他赴丹陽或游玩或訪友途中所作。
來源:www.artxun.com 王原祁是王時敏的孫子,他們祖孫倆與王鑒、王翚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也被稱為“清六家”。這六位在清初活動于江蘇太倉、常熟一帶的畫家,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主張學畫要從摹古入手,并且在清廷尤其是康熙皇帝的歡喜褒揚下實踐了這一主張,影響深遠,成為有清一代影響最大的畫學流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