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作為人類審美的原點之一,寄托了人們無限的神思,在中國數千年歷史長河之中,文人雅士,攢花以詠志;羈旅遷客,折枝而抒情;小樓深閨,落紅秋千為伴;邊塞鼓角,飛雪梨花千樹。每個中國人莫不借以這些美的精靈,去慰藉自己心靈中的訴求,久而久之,這些花朵被擬人化了,變成了可以交流溝通的對象,月令花神便是對每年十二個月冠以花名及人物而成的浪漫杰作。
清代李汝珍的一部《鏡花緣》,便羅列了百位花仙,而天南地北的月令花神更是千差萬別,眾說紛紜之中,飽含宏博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茶花;臘月水仙。這些花卉被冠以花魁之名,分掌各月時令,而各月花魁又分別配以花神,則是將花品人品合二為一。寄草木于人情,借詩畫詠花意,傳統文人贊頌百花留下名句的同時,也因其高尚品行被民間譽為花的守護。
北宋周敦頤,用一篇雋永優美的《愛蓮說》,彰顯內心清廉自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被奉為荷花花神;東晉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將采菊東籬的悠然意境與菊花傲立秋霜、淡泊隱逸的高雅格調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菊之知己,被譽為九月菊花花神。“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質蘭心,玉貌絳唇”,以美人喻花,恰是美麗與高貴的直觀。西晉巨富石崇的愛妻綠珠,貌美而善吹笛,石崇后被趙王所殺,綠珠墜樓殉情,人們以桂花之散落喻綠珠,封她為桂花花神。
以上種種,無不體現了花神可親可敬的形象,而這一擬人化的過程,激發了古人無數的想象與創作,給今人留下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品和工藝佳作,今天的人們在凝視花神眉目間悅然淺笑的一剎那,暗香彌散,沁徹心扉……
花開爛漫,衣袂存香。百代芳華,四時永駐。恰如華夏悠久的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卷帙浩繁,燦若星河,“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世間的一草一木,都被賦予了無限的人文氣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與大自然休戚相關的人們,對一切美的眷顧,不言而喻。
象牙彩繪十二花神像(12件)將現身翰海09秋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