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沃霍爾
正當中國當代藝術的買賣雙方因為價格達不到各自的心理期盼,彼此僵持并開始為“割肉”還是“換籌”心神不寧時,國外一些重要拍賣公司的春拍,已經掀起了一陣低價風,從數據上看,成交額遠遠不及當代藝術火燒火燎時期般令人咋舌,但有評論說,這樣的價格更加真實也更加合理。而中國藝術家作品也在這些拍賣會中,由于價格適中而獲得了首肯。
對于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反應較為敏感:紐約、巴黎、倫敦等中心地帶和新興藝術市場如中國香港、中東迪拜的藝術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年10月4日蘇富比香港秋季拍賣會總成交額近11億港元,比同年春季拍賣會下降了51.3%,比2007年秋季拍賣會下降了37.1%,而流拍率則上升了19%。同年10月19日,倫敦佳士得的戰后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大部分拍品的成交價都沒有超過預估價格。全場僅有的3件中國當代作品,流拍1件。10月29-30日佳士得中東分部的拍賣預期成交量是3200萬-4300萬美元,而實際結果只有1690萬美元。
伴隨著今年夏季交易拉開帷幕,以倫敦拍賣業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市場呈現復蘇回升的勢頭。根據Artprice的統計數字,倫敦三大拍賣行的成交率都差強人意:蘇富比92.5%,佳士得88%,菲利浦斯75%。在銷售收入方面,蘇富比以6月25日的夜場成交37件拍品、2185萬英鎊的成交金額位列榜首。佳士得則以6月30日的夜場成交35件拍品、1620萬英鎊的成交金額毫無懸念排名第二。菲利浦斯以607萬英鎊的成交金額排名第三。三家拍賣行的總收入為4410萬英鎊,而去年同期的銷售收入為1億7600萬英鎊。不過,美國《紐約時報》的評論員Souren Melikian卻對這場當代藝術品的復蘇有著自己敏銳而獨到的看法。
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展示復蘇跡象
英鎊的貶值使占蘇富比客戶資源57%的歐洲買家相對于美洲買家(24%)和亞洲買家(19%)收益更多。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水粉畫《Paris Plaisir III》以超過最高估價的32.5萬英鎊落槌,意味著蘇富比的銷售情況開始好轉。拍賣圖錄上那些大牌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和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作品,都拍出了7位數的高價。不過有些拍品的估價區間還是過高。
最好的成績是由一件名為《麥卡錫和布朗女士》(Mrs. McCarthy and Mrs. Brown)的拍品創造的。這件作品是安迪•沃霍爾的“災難”系列作品之一,以前從未被拍賣過,這次以330萬英鎊的高價落槌。另一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錘子和鐮刀》(Hammer and Sickle)排在第四位,落槌價175萬英鎊,比最低估價低25萬英鎊。亞歷山大•考爾德和彼得•多伊格的作品情況要好一些:考爾德一件名為《A cinq morceaux de bois》的木雕作品以230萬英鎊落槌(估價區間為120萬~180萬英鎊),彼得•多伊格的作品《Almost Grown》以180萬英鎊落槌(估價區間為140萬~180萬英鎊)。在接下來的周二(6月30日),佳士得售出了彼得•多伊格的一件名為《夜間游樂場》(Night Playground)的佳作,以265萬英鎊(將近440萬美元)落槌,超出最高估價65萬英鎊。2007年2月7日蘇富比售出一件名為《白色獨木舟》(White Canoe)的作品,落槌價510萬英鎊(那時相當于1000萬美元),將多伊格的作品售價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夜間游樂場》繼此之后在多伊格的作品拍賣紀錄上位列第三。創造拍賣紀錄在經濟危機時期是罕見的,但是佳士得成功地使阿里杰羅•波堤(Alighiero Boetti)的折合式連畫《Rosso Gilera 601232 /Rosso Guzzi 601305》競價到了60萬英鎊,幾乎是估價的兩倍。(來源/Artprice)
菲利浦斯拍場華人藝術家作品受關注
菲利浦斯沒有拍出任何7位數的成交價。它的最好紀錄來自美國藝術家愛德華•約瑟夫•魯沙其(Edward Joseph Ruscha)的作品《That Was Then This Is Now》,落槌價60萬英鎊,恰好是其最低估價。在日場和夜場之間,菲利普斯還推出了16件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占6月29日當代藝術拍品的10%。
夜場上兩件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引起了熱烈競價:岳敏君的一幅巨型笑臉作品落槌于35萬英鎊(超出估價5萬英鎊),與2006年5月菲利普斯拍賣的一幅成交價21.44萬英鎊的類似作品相比,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了。另一件拍品是俸正杰的中國肖像P系列2006年第2號作品,落槌價8.1萬英鎊。盡管這是迄今為止上拍的最大尺幅的俸正杰作品,它的價格還是比一年前的作品低很多(2008年其六幅中國肖像作品總售價超過10萬英鎊)。張曉剛、嚴培明、王廣義的作品也都成功售出。王廣義那幅風格暗淡,估價在8萬~12萬英鎊的作品《Art Go》最終流拍或許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另外兩幅典型的王廣義風格作品《勞力士》(Rolex)和《普拉達》(Prada)都在第二天佳士得的拍賣場次中成功售出。那些投資預算較少的中小收藏家比較偏愛小尺寸、風格精煉的作品,尤其是一件名為《Harry Winston》的低價作品(落槌價2萬英鎊)頗受歡迎。
此外,在蘇富比6月25日夜場上,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作品《同志》(一組兩件),估價30萬至40萬英鎊,最終以433,250 英鎊售出;艾未未的雕塑作品《無題》,估價8萬至12萬英鎊,以91,250 英鎊售出。6月30日佳士得夜場上,中國藝術家劉野2003年作品《紅色1號》,估價15萬至20萬英鎊,以277,250英鎊售出;曾梵志2005年作品《無題》估價20至30萬英鎊,以229,250英鎊售出。

格哈特·里希特
6月30日的夜晚,倫敦藝術市場興奮地躍過了其發展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礙。令許多專業人士相當高興的是,佳士得的戰后和當代藝術品銷售——之前被認為在所有門類的藝術品中面臨最嚴峻的危機——如今銷售額突破1,906萬英鎊(含傭金)。
包括油畫、套色版畫、三維立體藝術品在內的40件作品中,只有5件流拍。
|
|
|
|
謹慎保守,并且不太信任拍賣行的委托人激發了競拍者的強烈購買欲,他們興高采烈地接受了那些削價出售的作品。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最有趣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完成于1997到1998年的一幅與以往風格不同的作品《夜間游樂場》(night playground),這一次以301萬英鎊的高價成為當晚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在彼得•多依格作品的拍賣記錄中位列第二。
這一次,競拍者們也開始追捧他們很少甚至從未在拍賣會上見到過的藝術家。朱爾斯•德•柏林科特(ules de Balincourt) 并不是一位聞名世界的藝術家,盡管佳士得的專家們在拍賣圖錄中將他稱作“紐約最具潛力的藝術新星”。其作品《內部革命》(Internal Renovations)看上去像建筑師為一場在廢棄垃圾場中進行的城市復原運動所做的設計圖,真是一個的絕妙的諷刺。2006年完成后,作品被送到一家柏林的畫廊——Arndt & Partner,并被一位藝術品味變化無常的委托人收藏。經過他出色的運作,作品最終以67,250英鎊成交,超過了最高估價。這是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第三次出現在佳士得的拍賣會上。
喬娜•瓦斯康塞勒斯(Joana Vasconcelos),1971年出生的一位里斯本藝術家,這是她第一次在拍賣中碰運氣。其作品《金色的獨立的心》(Golden Independent Heart),以半透明的黃色塑料為材料,還運用了著色的金屬,一個馬達,金屬鏈和一張CD。為了確保她的“獨立的心”能夠以正確的速度旋轉,伴奏音樂是由藝術家親自挑選的,因此她特意趕赴拍賣現場協助佳士得的工作人員進行拍品展示。委托人是從康塞勒斯女士那里購得這件作品,但記錄上并未寫明她出售作品是因為厭倦了這顆旋轉的心,還是只想賺些錢。不過這位藝術家走運了,她那悅耳的新奇玩意以163,250英鎊成交,也是遠遠超過了預估價。
就像過去的當代藝術品銷售一樣,業績最好的作品之間通常沒有相似之處。
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作品《鄉村護士》(Country Nurse)是用噴墨打印和紅色顏料創作的,是Maud McCurdy Welch一部小說的封面設計的放大版。作家在佳士得的圖錄中被不友好地描述為“色情電影、廉價商店愛情故事的作者”。或許這就是為什么雖然預期較低,但它卻破費了新3三的作品,是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74年的作品《1025種顏色》(1025 Colours),成交金額139萬英鎊。這位畫家在繪畫中用極小的彩色長方形展示其嫻熟的色彩運用技巧,作品堪稱“20世紀最美麗的抽象派作品之一”——用無止境的變體重復一些色塊,就像裝飾一所豪宅的粉刷涂料的色板。雖然成交價低于估價區間的下限,但是比起涂料色板而言,這個價格已經不便宜了。
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雕塑作品《小胡子》(Moustache)在多依格、普林斯和里希特之后名列高分榜的第四位。市場評論者難以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解釋他如何成功憑借這部作品成為五大贏家之一,獲得110萬英鎊的成交價。著色的鋁和鑄鐵做的小鬼懸掛在橙色的鋼鏈上,讓人忍不住想起迪士尼電影或卡通片中的形象。
第五大贏家是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其作品《摩令頓街的樹》(Tree inMornington Crescent)創作于1991-1992年,以狂亂暴躁的筆觸背叛了德國表現主義的傳統。過去的定式只隱約存在于這部受表現主義影響的抽象派藝術作品中。競拍者的狂熱使這幅作品以886,000英鎊的成交價超過了最高估價。相反,弗朗西斯•培根創作于1986-1988年的佳作《肖像的研究》卻不那么走運了,成交價只有870,050英鎊,低于最低估價。
這場拍賣并沒有遵循明確的審美傾向,或許是因為在整個事件中并沒有美學可以安放的位置(譯者注:藝術品的拍賣價格未必與其藝術價值契合)。諷刺地是,如果不考慮這些方面,財務方面的業績恰恰是當代藝術市場轉危為安的信號。過去的當代藝術品銷售也是如此;或許,在如今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沒有新聞才是最好的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