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生
高郵位于長江三角洲、江蘇沿江經濟開放帶的北部,是7000年歷史鑄就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因秦王嬴政時在此筑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又名秦郵。眾多歷史遺存,豐厚文化底蘊造就了高郵俊才人杰,宋代詞人秦少游,明代散曲大家王磐,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民國書畫家王蔭之、王陶民,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都是高郵人。
近年來,高郵涌現出了一批走向全國的書畫家,趙萬和就是其中之一。趙萬和,字謙之,1959年生于江蘇高郵,先后畢業于南京建工學院、上海同濟大學。曾任南京建工學院校報美術編輯、同濟大學書法協會會長、書畫社社長。系揚州市人大代表,高郵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委員,揚州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趙萬和幼承家學,打下唐楷基礎。早在他就讀南京建工學院、同濟大學時期,就開始對書法奮力追求,在當時的大學生中嶄露頭角。他先后拜陳從周、陳大羽、周志高為師,遍學“二王”、李邕、趙子昂,以及漢魏碑刻,同時加強了對書外功的修養,書藝大進,日臻成熟。陳從周(1919-2000)先生,號梓翁,同濟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園林建筑專家,兼工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眾多園林名勝留下了他的書跡,陳從周先生杰出的專業成就和豐厚的書畫詩文的學養,無疑對趙萬和起到了為師為范作用,使他仰高鉆深,受益良多。陳大羽(1912-2001)先生,名漢卿、翱,齊白石賜名“大羽”,是我國著名的書畫藝術家。周志高先生多年主編《書法》雜志,是“文革”后書法藝術復興的開拓者之一,是一位有突出成就的書法家。趙萬和有這樣三位老師,可謂得天獨厚。他一面恭受師教,一面勤學不輟,在書法藝術的天地里涵泳、體察、躬行,逐漸形成了個人的藝術甘旅和書家風貌。
趙萬和擅長各種書體,楷書、行書、草書尤其成就突出。
他的楷書遍學唐人,更上溯魏晉。他寫的魏碑以《鄭文公碑》為基礎,追求平正博大的風格,講究用筆,崇尚古法,注重方園并舉,剛柔剛濟,不以奇巧炫人,更不涉支離乖張。這種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寫法,卻最吃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
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基礎,加入唐宋人的筆意,最后的定位在宋元之間。他用筆殺紙,系顏真卿一路的用筆方法,有入木三分之意。點畫交代明晰,毫不茍且,而轉折處稍微強調圭角,又有魏碑的筆意。間或一兩筆,則吸收章草的筆法,避開了唐人結字的熟悉感,而增加了陌生感和古意。這種用筆方法,是典型的海派格調。其結字瘦峻,中宮緊收,而間或宕出一筆,格外醒目,乍看有黃庭堅的影子,實際上是“百衲衣”、“百家飯”,是他努力集大成、融貫成真詮的結果。章法布白則一任自然,并不故作安排,但又處處穿插得宜,內蘊匠心。最后達到的效果是不求奇自奇,不弄巧自巧,看似平常最奇崛。
無可諱言,趙萬和的行書,略似乃師周志高。作為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牽涉到所謂“近人”可學不可學的問題。當然,經典法帖是每一個學書者必學的內容,但是,怎樣去理解、去融會經典,則各有會心,正所謂一千個演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后學者在接受老師教導時,很大程度上就是接受了他對經典理解的真諦和效法經典的方法。方法的繼承性,就表現為面目的繼承性。王獻之像王羲之,薛稷像禇遂良,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當然,趙萬和并沒有照搬周志高。周志高追求老辣、動宕。趙萬和雖然參考了他的方法,卻追求溫潤和清麗。日前《書法導報》(2006年5月17日第20期)刊登的趙萬和書蘇軾《前赤壁賦》,就給人以鮮明的清通明凈的審美感受。即使其用筆越來越老到、越恣肆,但他的面貌仍然是清峻的。
而趙萬和的草書,則明顯學黃庭堅,長槍大戟,搖曳生姿。黃庭堅是高郵著名文人孫覺的女婿,他寫給岳丈的詩句“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輝”等行草書跡,仍留存在文游臺的碑刻中。趙萬和自少年時代就多次登臨古臺,對黃庭堅書法心摩手追,了然于心,見之于行。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他學黃而不同于黃的特點。其一,他吸收了章草的成分,獲得了額外的古意。雖然他沒有直接借用章草的波磔,但適當摻入了漢隸筆意。其二,強調了用筆的留駐。用筆易于流而難于駐,趙萬和草書在吸收前人的基礎上,明顯強調了用筆的留駐。有時積點成線,增加了點畫的內涵。其三,避開了行間穿插,黃庭堅大草一般采用無行無列式布白,而趙萬和避開了這種章法,采用有行無列式,使作品氣息流暢。這也與他的審美追求一致。
趙萬和不受時風干擾,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而且相當踏實穩健,并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作書為“敬事”。雖然藝術創作是自由的、天真浪漫的,但學書過程又同時是嚴格的、“如對至尊”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最后一次回鄉時,曾肯定趙萬和寫的不少招牌匾額,已從稚嫩走向老練,從工整走向靈動。心平氣和乃“萬和”之根本。趙萬和銘記在心,較真修煉,使心性始于潛德,趨于淡泊。所以能夠堅持雅操,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對待書法,尤其難能可貴,他的藝術水平與日俱增,也必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作為書法同道,如果說有什么建議的話,我初步感覺趙萬和的字還是“緊”了一些。越是追求清麗瀟灑的風格,越應該放松。技法越熟練,心情越放松,運筆越自如,產生的效果才會越切合自己的審美追求,這與寫字時恭敬、嚴肅的態度是不抵觸的,反而正好是矛盾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都做到極致,書法也便做到了極致。
王榮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
河南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書法導報》總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