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說,有時候,一些極壞的事件往往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或好或不好,中國藝術品市場都會不斷前行,只是顯得有那么一些悲壯的氣氛。從這種角度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非常關鍵、非常微妙的階段。
■西 沐
一、拍賣現形記
拍賣行業是現階段中國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支柱之一,拍賣行業的發展健康與否,可以說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伴隨著一個個高價位、新紀錄“神話”的誕生,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假價、假畫、假拍的惡疾也漸坦露人前?!拔搴鷣y華”的景象,嚴重地制約與傷害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假拍指的是拍賣中拍品的買賣雙方實際上為同一主體,通過公開拍賣的形式,來制造虛假成交價格的行為。在當下藝術品尤其是當代畫家繪畫作品的拍賣活動中,可以說假拍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似乎也是一種重要的市場運作手段。
拍假有三種形式,一是知假拍假,把假的當作真的拍;二是弄假成真拍假,把假的經過各種形式的運作,讓藏家確認是真的,然后把假的當作真的拍賣,其核心是如何把假的拍出去;三是不知假拍假,限于種種條件,不排除誤收假品當作真品而拍賣。
串拍就是有關拍賣各方由于利益關系糾集起來,為了利益相互勾結制造拍賣的現象。主要有幾種狀態,一是送拍與受拍人串通;二是拍賣與掮客串通拉藏家入甕;三是送拍、拍賣、掮客的串通,找準獵物,有針對性地進行串拍。
挾拍是拍賣企業受利益的驅使而向委托方進行妥協的一種市場行為。無論是受到藏家以提供優質拍品為條件的“挾持”,還是造假手段高超,使名家贗品在拍賣中大行其道,這似乎已成各拍賣公司都不可避免并需要時刻面對的問題,難有良方對應。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有時一些大藏家將好壞不一的藏品委托進行拍賣不可避免,但如果拍賣企業被長期“挾持”,最終會因信譽影響其自身的發展。北京幾家曾經走紅的拍賣企業,就受一些大藏家的“挾持”而倒在挾拍的路上。
拍殺是指拍賣企業在受到他人與藝術家的質疑而使其利益受到傷害而對相關藝術家所采取的一種企業行為,即不拍賣該藝術家的所有作品。近年來一直從事打假維權行動的藝術家,由于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遭到了拍殺報復。由于打擊假畫,藝術家往往會遭到騷擾,甚至威脅。現在造假,已經由過去的作坊式操作發展到集團化操作,作假、批發、炒作、拍賣一條龍,參與者實力雄厚,而且獲利頗豐,打假必然會損害某些人的利益。有拍賣公司聲明,表示公司今后將不再拍賣一切署名大家藝術家的畫作,理由是多方面的,可能其中之一是其畫作真偽難辨,所以,要在拍賣市場中拍殺。
殺拍:道德,特別是畫家的道德問題,首當其沖地進入了人們反思的視野。很多畫家藝術地導演了價格神話,其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真假難辨,往往都有幾種標準:自訂價格、拍賣成交價格、市場流通價格,還有畫廊售價和私下成交價格。除拍賣價格因人為因素難確定外,一般自訂價格最高,市場上流通價最低, “從畫家的手里買了畫,一出大門就跌掉了一半”的現象嚴重,極大損害了拍賣公司的誠信,敗壞了藝術家的聲譽,更挫傷了收藏者的熱情和信心。更有甚者,一些畫家一看成交勢頭不好,或市場價格成交不理想,或害怕市場上已經流通的作品影響其價格,違心地把真說成假,用出賣良心的辦法去維護市場價格,讓拍賣與市場陷于尷尬,對此現象,我們可稱之為“殺拍”。
走拍是一種拍賣形態,一般是拍賣業的大客戶或???,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及人脈關系,在不同的拍賣公司或同一拍賣公司,針對同一或不同作品進行投機交易牟利的行為。一種是在同一拍賣公司,成交后不取貨,等下次拍賣出后再交割;一種是在甲拍賣公司拍的拍品再送乙拍賣公司再拍等形式。
二、拍賣的神殿也受質疑
佳士得想說什么?
據報道,在結束不久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中,一幅題為《松樹》、署名吳冠中的紙本設色鏡心作品最終以158萬港元成交。然而,在拍賣前與拍賣后,新加坡好藏之美術館就通過網絡撰文表示此畫為偽作,而吳冠中日前也明確表示,《松樹》是假畫。吳冠中表示,早在此次拍賣之前,就知道有幅署名自己的偽作將上拍,他因此還親自告知過佳士得北京辦事處。同時,長期在香港地區代理吳冠中畫作的代表也曾向佳士得方面反映此事,但后者一直沒有明確回應。得到吳冠中授權后,香港地區代理吳冠中畫作的代表又發表聲明,指出此次香港佳士得拍賣的署名吳冠中的《松樹》是偽作。然而,這幅《松樹》最終還是以158萬港元成交。對于假畫一說,吳冠中有確鑿的證據,首先他表示自己從來沒畫過這幅《松樹》,因此確認這是假畫;其次,香港佳士得此次春拍的圖錄上標明《松樹》的來源為“1991年吳冠中到香港舉行畫展,藏家于當時直接從畫家處購得此畫作”。吳冠中表示,自己根本沒有于1991年在香港舉辦過畫展。對于此事,香港佳士得的聲明耐人尋味:“近期有人質疑香港佳士得2009春拍中某件拍品,我們對此表示遺憾。佳士得的專家們傾注了大量的資源來調查我們所有上拍作品的傳承記錄,以嚴謹的方式來征集每一件作品,而我們對該拍品的傳承記錄感到滿意?!毕愀奂咽康迷谡f什么?是自言自語嗎?給我們,給市場傳遞出一個什么樣的信息?
香港蘇富比怎么了?
2009年4月6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20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中,林風眠作品《漁獲》以1437.92萬元拔得頭籌。不僅如此,此次上拍的另外四件林風眠作品也表現不俗,出乎預料的是,林風眠作品真偽受到質疑。近年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林風眠等名家作品也是各大拍賣公司贗品出現的重災區。我們怎么看香港蘇富比?是個案?還是一種冒險?
拍賣是市場還是江湖?
人們有理由拮問,這些重要藝術家作品的贗品或質疑,為何頻現知名拍賣公司?拍賣業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推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越來越多的關于拍賣的亂象,讓許多藏家及投資人心有余悸,甚至在更多的時候讓人感到一種不安,一種沒有規范,不受限制的這樣一種業態,給人一種不安全感。隨著惡性事件的出現,拍賣在利益的牽引下進一步傾斜,一步步走向失信的叢林。人們不禁在問,拍賣是否已進入江湖時代。我們是在進行投資,還是在游走江湖?
三、拍賣,如何面對不可承受之重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運作中,由于一級市場的主體畫廊發展遲緩,事實上,拍賣已在發揮中國藝術品一級市場的一些基礎的職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拍賣業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及市場發展態勢的策源地。拍賣業的白手套吸引了太多中國藝術品市場各利益悠關者的關注。特別是國內外幾家大型拍賣企業的運營動向,可以說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晴雨表,如此高的聚焦度,讓我們對拍賣業有了更多的期許。但近期一系列的拍假案,又讓人們的這種期許轉化成了一種信任的危機。我們可以相信,當不受制約的集團利益正在一步步把控拍賣業的運營,當誠信成為一種高價的奢侈品,那么拍賣業淪落的日子是不是會有一個時間表,到那時,藝術品在投資者眼里絕不是擊鼓傳花那么簡單,很可能被人們看作是一個謊言與欺騙的集聚場。我們希望這些事件是偶然性的,也是很難再去重演的,而不是由于形成了一種機制、制度及體系而習慣性的產生,就像習慣性流產,再好的市場也難以保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