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惠中 歐玉梅/圖
前天,位于廣州北京路附近的南漢國宮殿遺址發掘現場再次傳出新發現,在藝術史上出現較晚的蝴蝶形圖案,形象鮮活地呈現在1000多年前的南漢國宮殿地磚上(圖)。
南漢國是五代十國之一,建都廣州,強盛時期擁有今天廣東、廣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南漢歷三世五主,共55年,至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為北宋所滅。南漢國宮殿遺址是現存最重要的南漢宮殿遺存,也是當今中國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
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考古部主任李灶新分析說,目前唐朝宮殿僅有西安大明宮遺址發掘了很小部分,北宋時期的宮殿遺址深埋黃河泥沙下,南宋都城在杭州城內無法發掘。南漢文化上承大唐下啟兩宋,對研究唐宋時期的建筑式樣有重要意義。
在宮殿的北庭院,考古人員發現,地面上鋪設的方形地磚非常精美,反映出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地磚邊長為36厘米,厚約5厘米,表面的菱形方格內飾有四只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有折枝牡丹。李灶新說,蝴蝶形圖案在南漢國的地磚上大量出現,對中國藝術史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以前人們認為,蝴蝶作為藝術審美圖案出現較晚,在明清時期的藝術品如青花瓷、粉彩中是常見題材。而這次的發現,將蝴蝶作為藝術審美的歷史大大提前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