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無聊的問題,怎么觀察?同樣一個物體所被觀察的結果不同,如果是角度不同是易于理解的。不過此處所說的絕對不是角度如此簡單的。而已是你的經驗,不僅是角度問題。是經驗決定了你的觀察,經驗和心理期待決定你的看。那么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經驗體驗決定了那個觀察結果。于是林林總總的結果。那么一只簡單的杯子,居然有無數種被視的結果,人為的制造出無數種“杯子”,那已經不是杯子了。當然,觀者自以為是杯子,其實非也。如果要得到一個徹底的純粹的真實的觀察結果是很難的,不是嗎?那么就必須達到視覺還原。還原到何種程度才接近真實?僅我想,要回到人還未曾有用手或凹形器皿捧水的經驗之時。遠在新石器時代之前,不曾有陶器時代。此時人的意識狀態的觀察,無我的觀察,接近非對象式觀察,沒有觀察者的觀察。沒有觀察者?那如何觀察?無經驗的觀察,先于經驗的觀察。道心!了盡諸緣,悟無生機之謂,本無諸緣,自無生機。此刻的杯子與圓柱體,又有何不同嗎?自然因無用而相同,無分無別。童心之謂,道心,禪心。沒有你我他,沒有得失利益,更無爭奪。因為心理作用,觀察是靠不住的。所謂凈眼,近乎法眼。三歲前的孩子的眼最凈。一個人的成長,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人類整個進化過程。人類如果能都有一顆童心,這世界是如何美好,這種本真恰恰是藝術所要求索的唯一之境。此亦接近那份稱之謂禪境的狀態。此刻可能涉及到哲學與佛法命題,也即現象學與禪宗。于是,主觀與客觀平行,或者現象與本質消解。意義的懸隔,禪宗公案之死局——不知最真切。終止想象,終止言說。只要凈觀與凈行(無意義,無利益之行為)。就像最美的音樂是無聲的,你我能說什么?能看到什么?大道無言。此刻我已多說了,就像能說對一樣,羞愧了.....因為說破了藝術之小技最多只到游戲之三昧而已。藝術哪有那么多了不起吶?只有羞愧了。重要的還真不是藝術!羞愧。浪費了讀者的時間。
你是如何觀察?
你是如何觀察?
你是如何觀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