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東京畫廊在銀座成立,它是日本第一座當代藝術的畫廊。它曾向日本介紹多位當時西方的先鋒藝術家,例如魯西奧•芳塔納(Lucio Fontana)以及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當日本的“具體小組”(Gutai)和“物派”(Mono-ha)藝術家還默默無聞時,東京畫廊就支持他們創作其作品。
東京畫廊從七十年代開始關注韓國當代藝術,并從八十年代后半葉介入中國當代藝術,2002年東京畫廊在北京大山子地區建立了BTAP即“北京東京藝術工程”。東京畫廊以其悠久的傳統和當代的視野致力于推動日本、中國和韓國當代藝術達到國際水準。這次,我們就“海外藝術在中國推廣”的話題,特別采訪了“北京東京藝術工程”藝術總監田畑幸人。
《東方藝術•大家》:2002年東京畫廊在北京大山子地區建立了“北京東京藝術工程”,介紹很好的展覽到中國來,如物派展覽等等;與貴畫廊合作的日本藝術家和中國藝術家在人數上大體相當,畫廊是出于何種考慮或原因,與很多中國藝術家合作?
田畑幸人:我們畫廊現在與中國藝術家沒有合約關系,包括中國藝術家的大規模藝術項目在內,但我們有過很多合作。畫廊與藝術家之間的簽約,主要以日本藝術家為主。
《東方藝術•大家》:東京畫廊從七十年代開始關注韓國當代藝術,并從八十年代后期介入中國當代藝術,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國乃至亞洲藝術市場的狀況?
田畑幸人:我強烈的感覺到,亞洲的市場以中國為中心,日、韓近幾年也活躍起來。雖然也有問題,但是21世紀必定是亞洲的時代,我對此深信不疑。
《東方藝術•大家》: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都有自己的偏好,就目前來看,中國市場對日、韓作品的接受好于其他地區。東京畫廊是如何開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的?
田畑幸人:我們畫廊的藏家主要以美國、歐洲、日本,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為中心。至今中國內地的藏家微乎其微。
《東方藝術•大家》:在整個海外推廣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是什么?相應的短期、長期策略是什么?
田畑幸人:中國本土的藏家購買日本藝術家的作品非常罕見、以后我們也準備積極的像其他地域(臺灣、香港、美國、歐洲)一樣,向中國的藏家介紹我們畫廊的藝術家。
《東方藝術•大家》:當某種藝術品不被藏家熟知和認可的情況下,畫廊如何培養藏家?一直與您合作的藏家,是以怎樣的方式關注這種國際間的藝術交流的?
田畑幸人:在本國以外,推廣藝術家的時候,重要的是盡量提供給無論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介紹文章和譯文,對于這點,弊畫廊一直很留心。
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藏家在不同的場所、時機看到作品。比如:參加藝術博覽會、在藝術雜志上投放廣告等。
《東方藝術•大家》:在全球經濟巨變的過程中,畫廊近期在展覽、展示和選擇藝術家上會做出什么調整?
田畑幸人:當然會出現有人氣的藝術家和表現平平的藝術家。人的嗜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至今為止,一帆風順的藝術家也會突然碰壁。相反的情況也會出現。在任何時候精心的培養沒有出頭的藝術家是最重要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