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的拍賣市場中,王國維作品共有8件,陳寅恪沒有作品出現,梁漱溟11件,俞平伯13件。歷年來,4位大師級學者的作品并不多見于拍賣會,多者也僅為三五十件,陳寅恪更只有1件作品出現。
梁漱溟書法6.16萬元
另三位大師的作品在1994年前后已經開始陸續現身,但主要集中在2006年~2009年間,今年上半年是歷年來拍品出現最多的一次。
總結近年拍賣情況可知,大師們的作品以書法為主,包括對聯、扇面、信札、手卷等。
不過,這些學術地位已被確立的大學者的書法作品價格仍在低位。如6月25日北京匡時春拍上,梁漱溟的《行書曾紀澤語錄》(141×36cm)成交價僅為6.16萬元,同場拍賣會中俞平伯的《行書自敘文》(33×150cm)以76160元成交,日前拍賣市場中2件王國維的書法作品成交價也僅為2萬~3萬元之間。
有升值的機會
在歷年的拍賣記錄中可見,這幾位大學者的作品成交價格也并不高。如王國維的作品中,成交價最高的是2005年廣州嘉德成交的一副對聯,成交價為9.02萬元,其他拍品多在2萬~3萬元區間。俞平伯作品成交價多在數千元至3萬元之間。陳寅恪作品僅有一件估價高達330萬~350萬元的遺稿,結果卻無奈流拍。
雖然這幾位貴為學術大師,但作品價格仍在低位,主要是因為純學術學者作品難以被普通收藏者理解,市場重視不足。不過,隨著近年收藏市場對近現代文人學者學術性的挖掘,學術性更強的大學者的作品更有大器晚成的時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