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體制及媒體自身的營養不良,使部分媒體被藝術市場牽著鼻子走,沒有起到媒體應有的導向作用。從藝術市場衰弱以來,部分藝術媒體出現關門或者閉關停業,這也是符合藝術市場發展的,因為這些媒體的出現本來就是市場促生的產物。08年以前的藝術媒體更多是藝術界的人士懷著各自的目的來籌辦的,08年以后社會上的資金不斷涌入到藝術媒體領域中。藝術媒體不僅僅需要商業上的技術操作,更主要的是藝術上的專業判斷,兩者缺一不可。
所謂藝術雜志不是發表幾篇批評文章和刊登一些藝術家作品賞析,以及發布展訊和新聞就可以獲得長久生命力的;藝術網絡也不是發布更多的藝術資訊和弄幾個論壇就可以贏得藝術界認可的。從媒體自身到媒體與讀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從內而外,應運而生且不成熟的藝術媒體一直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缺點。
內容雜亂使藝術媒體自身陷入無方向、無風格的狀態。紙質媒體之所以存活在這個網絡時代的理由是它對內容的篩選有著犀利的判斷和定位。但目前更多的紙媒只是將一些知名批評家的文章簡單羅列,并沒有經過編輯、篩選和歸類。網絡媒體內容大部分是轉載,而且是漫無目的,這就使得信息重復,人們看十個媒體與看一個媒體沒有什么區別。部分網絡媒體通過自身稿件寫作和轉載其他文章已經達到一定的廣度,只是在對這些繁多的事件上沒有系統的整理,對一些應該介入的藝術事件并沒有給予深度的關注。
定位不準和判斷缺失使藝術媒體逐漸失去公信力。每個藝術媒體最重要的是定位準確和有自己的判斷。學術問題的討論和市場現狀的分析,新聞事件的分析和以往歷史的總結,知名藝術家的報道和青年藝術家的關注等等,其比例分配需要確定。當然這和目前畫廊展覽定位不準確是同樣的毛病;對一種藝術現狀是褒是貶,總要有自己的看法。
讀者可以允許錯誤的觀點,但是不能忍受沒有觀點或者隨波逐流的觀點。對有影響的事件進行及時的判斷和分析,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組織外援來表達媒體本身的看法,是一個媒體有著獨立性的體現,也是一個優秀媒體的基本條件。
發行不規范使藝術媒體走向混亂。媒體的讀者和消費者是哪些,如何贏得讀者的心理依賴,怎樣獲得更多的廣告收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密切但又是相對獨立的。內容和發行就是媒體傳媒自身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發行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媒體無刊號或使用國際刊號。這些不規范的刊物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如《藝術鑒賞與收藏》、《藝術名家》。無刊號的刊物理論上是非法刊物,所以在發行上只能免費贈送投遞,但缺乏統一管理。國際刊號是香港及國外一些機構提供的刊號,在國內是不被認可的。在發行量上沒有保障,印刷一百本的刊物比比皆是。
藝術媒體不同于別的大眾媒體,它的專業性比較強,這使得編輯需要具有藝術專業的知識和新聞敏銳性,其次才能更好的把握藝術新聞事件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是說擁有藝術史的知識就可以做好編輯。目前藝術媒體并不是缺少專業知識,而是缺少媒體意識,媒體從業者需要對藝術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判斷,其藝術修養和對新聞事件的捕捉沒有很好的結合。一個成功的藝術媒體,應該將社會的“熱點”和“賣點”很好的結合起來,用新銳的觀點梳理事件背后的脈絡。或許是藝術市場的快節奏和多需求,使得媒體的編輯缺少對新聞事件的制作和梳理,這使得媒體僅僅成了轉述的載體。
藝術媒體從業者的團隊不穩定。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另一個層面上也反映出藝術媒體不注重長期運作和對職員的培養。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和藝術圈的環境和投資方的管理策略分不開的。媒體從業者的頻繁換崗也使得媒體無法在長期的運作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最終只能流于表面,在形式上做文章。
當下媒體還有個根本的特征,是演戲的和看戲的都是自己人。專業藝術媒體的作者和讀者都是藝術家。《美術》、《江蘇畫刊》等刊物的影響力減弱是網絡和市場雙重作用的結果。近兩年來,藝術市場的需求使得綜合類媒體中的藝術欄目得到了土壤,這主要是因為藝術家相信綜合類媒體的發行可以為藝術欄目帶來更好的閱讀率,如湖南的《第一娛樂·湘派藝術名家》。綜合類媒體藝術欄目的刊登費用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的藝術家獲得了一個發表自己作品的機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