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資料:自去年五月份,“鹿人”、“蛋人”、“木乃伊”等怪誕“行為藝術”就經常出現在上海的地鐵公交等公共場所,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市民的生活,上海人大代表也就此事提議立法進行限制。近期這種行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成愈演愈烈之勢。
1 您覺得這種行為能算是行為藝術嗎?您是怎么看待這種公共場合的這種行為?
事先我并不了解你以上提到的幾人 ,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一個被混淆了的現象------好像只有一篇帖子以行為藝術的名義提到以上行為吧,所以不得不又再次想到,是部分媒體認識上的不全面以至于誤導大眾----這樣的行為就叫行為藝術,大眾對于媒體來說是不具備抗拒 分辨 識別能力的。
個人認為在其他國家這樣類型的真人秀 卡通秀 閃客等早已屢見不鮮見怪不怪(鹿人網絡上也有線索說是由DV工作室制作) 另一方面來說它的形成與出現的原因之一是面對快節奏強壓下的現代生活的一種減壓與宣泄。
2 如果您在街上或者地鐵里看到這種行為,會有什么反應?
先觀察他的動機,如果不是惡意或超越道德及公共意識底線的,我想我還是樂意接受的
3 行為藝術常常被大家所誤讀,處境比較尷尬,如何才能給藝術家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空間,讓大眾能夠更好的理解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作為一門獨立于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在各種文化背景下它都有它的差異性,現場的互動,反饋和接收的信息產生的反觀反思這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所以說在不同文化背景 或地點及不同受眾下實施現場作品它的意義是不同的。由于受時間 地點 藝術家本身及現場的互動性也就是說現場性的局限 ,行為藝術離開了現場就進入了失語的困境,圖片、 dv及文字的記錄對行為藝術的梳理都有幫助,但這之間轉換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行為藝術本身最大的扼殺,在二次記錄中過度解釋及記錄者本身的誤讀或記錄的片段性,都進一步導致了觀眾的誤讀誤解,所以說理解行為藝術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到現場來 參與或組成現場的一部分
如何能更好的理解行為藝術或提供營造更好的環境還不得不提三個因素
1理解的文化背景:現代行為藝術的定義源于拋開物質媒介直接采用身體及現場這樣最直接的形式表達,而這和中國人崇尚的內斂含蓄相互矛盾著 ,這種審美認知阻礙了對行為藝術的接受與理解,另一方面行為藝術雖早在20世紀60年代被西方國家定義但這種藝術樣式被中國接納采用也才短短十多年時間, 在早期探索實驗階段一些語言是完全獨立于西方文化背景語境的, 所以說在這樣一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作品的質量和學術定位也有待提高
2藝術批評,學術上的推動作用:藝術批評的價值是和藝術的發展緊密相連的,兩者相輔相成,新觀念推動新形式的產生 新形式引發新思索,然而我們現在的處境是相對浩浩蕩蕩的中國當代藝術而言藝術批評顯得滯后無力,進而面對另開門戶的行為藝術,它重要的兩個因素------現場的時間性和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藝術批評的介入,造成一度的偏見妖魔化后現在又有了失語后的沉默,所以藝術批評要介入行為藝術 必須進入現場.
3媒體的責任感:是引導讀者還是附和大眾?媒體最終關注的是采集的信息是否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市場關注,所以吸引眼球就成了其首要目標,行為藝術往往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視覺片段。上面提到的藝術批評沒有建立起對行為藝術一種學術性的梳理這也造成大眾對行為藝術認識上的不足,以及在被媒體誤報后也沒有得到其他可供分辨判斷的依據。就像以上提出的問題“鹿人”、“蛋人”、“木乃伊”等是不是行為藝術--------雖說理論上行為藝術可以包含一些相對而言更為主流的活動,比如:雜耍、體操等雜技,以及戲劇、舞蹈、音樂等,但這些一般歸為表演藝術。行為藝術通常僅指視覺藝術范疇中前衛派(avant-garde)或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一種。然而大眾對什么是行為藝術的概念還尚未明確的時候 ,一些媒體卻因自身認識上的不足誤導了大眾稱這樣的行為即行為藝術。所以說媒體要具備對大眾負責的責任感,不僅有傳播作用更要具備教化意義。
4如何看待行為藝術觸及法律或者道德底線的問題?
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吁對話交流的方式, 通過與觀眾直接的交流從而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所以部分中國當代藝術觀念在吸收西方行為藝術形式的時候不免只斷章取義的拿來主義一些激進形式,且不說可不可以觸及法律或道德底線, 如果說行為作者覺得必須以這樣的方式表達的話,前提是作者要為所做作品的后果付出相應的責任與代價 包括法律責任。但法律也相應的必須是人性化合理的法律約束。
5 由于行為藝術會有一些極端的行為,往往容易被指責炒作,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表達權利,而對于藝術家個體來說作品采取的方式是其個體人文文化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其中不乏只是為了極端而極端 ,炒作而炒作 ,對藝術本身并沒有建設性的文化意義,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而有些作品是對社會或文化有積極意義及反思作用的,炒作其實也是其不可避免的的一部分。在這里我們不能批判大概念,只是就個體而言有高有低有好有壞,就好比油畫有畫的好的畫的差的我們不能說油畫都不好 。做飯有做的好吃和難吃的 ,我們不能說飯不好,行為藝術也是一樣 ,有表達的到位的有不到位的,你不能說行為藝術本身不好,批判大概念是很可笑的。
6 您覺得目前國內比較好的行為藝術有哪些?哪些地方是您比較欣賞的?
從藝術本身來講 ,只要不是觸犯他人和公共利益的作品 及從學術層面上來講,對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提出了問題的相關作品或說提出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
7 您是如何看待用法律來制約行為藝術這個問題的?
首先 要有科學的藝術法。 在西方藝術制度比較健全的國家基本都建立了相應的藝術法案。第二,藝術法不是制約藝術,而是推動藝術發展的。第三、法律來制約行為藝術 制約的不是藝術的意識形態而是行為藝術作品采取的形式本身,因為你無法用立場去評判觀念的對錯 ,但可以用形式對應觸犯了什么法律來相應合理的制約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