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陰霾并未消失
巴塞爾在國際當代藝術歷史及行進中的影響力已經無需多言,此次博覽會開幕前,Art Basel的聯合總監Schonholzer在接受紐約時報時說:“Art Basel是對全世界正在進行的藝術的一次速覽,通過參觀Art Basel,參觀者能從早期的立體主義到當今最先鋒的藝術中找到一條線索。”事實上,巴塞爾展示更多的還是1970年后的當代藝術。全球經濟危機還在持續中,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去企盼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不知道參觀人數是否能像過去一樣保持紀錄,也不知道收藏家們是否會去。
與邁阿密博覽會時的經濟環境相比,此時或許已有改觀,但更重要的是,畫廊和藝術經理人們降低了對交易的期望值,也就有了如今的喜出望外。經歷了去年年底以來經濟危機的影響,無論來自何方,畫廊們在挑選作品時都顯得格外謹慎,有的,甚至還拿出了“壓箱底”的作品。
因為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最壞的打算,結果也就不會特別糟糕。因為有了6萬多專業的當代藝術觀眾,某些板塊的銷售也就沒那么困難。紐約的Paula Cooper畫廊在VIP預展日就賣出至少9件作品,類似的價位不高的作品也有不錯的成交。俄羅斯買家阿布拉莫維奇以1400萬美元買下了超現實主義雕塑家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的一座女性雕塑作品,成為博覽會期間的熱門話題;盧西安·弗洛伊德的畫作《閣樓入口的女孩》被一名神秘買家以120萬美元的高價購走。美國好萊塢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在此次巴塞爾藝博會上花費百萬美元購買了心儀的藝術品。這幅名為《Etappe》的油畫作品為德國藝術家尼奧·勞赫1998年創作的,描繪的是一個司機站在一輛紅色的賽車之后,車子附近同時還描繪了幾個手拿水管的工人的畫面。皮特在看到這幅畫時,還在猶豫是否購買,后決定放棄買,但幾分鐘之后又返回,最終以95.6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收藏。組織方表示,八成左右的藝術品是被來自歐洲的客戶購買的,而來自中國、印度、中東以及俄羅斯的藝術品收藏者和參展商數量有著明顯的增長。雖然美國的畫廊與藝術家仍然是巴塞爾百花園中嬌艷的一部分,來自紐約的Susan及Michael Hort夫婦及邁阿密的Craig Robins等買家也蒞臨此次藝術博覽會,但在整體出手情況的極具下調中,依稀可以看到經濟危機的重創。
盡管如此,經濟的陰霾依然籠罩著這個國際當代藝術盛會,但是當代藝術的國際市場在緩慢回升,并趨于穩定。值得一說的是,穩定已經可以作為一個肯定的說辭提出來了,而在第40屆巴塞爾藝博會之前,這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當代卯足力量
威尼斯雙年展曾經是中國藝術家的夢之天堂,巴塞爾則是中國畫廊或藝術機構的圣殿。而在今天,這兩種比喻都分別過時了。如果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影響或先鋒潮流有所期待,在巴塞爾會得到更為滿意的答案。市場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市場卻是萬萬不能的,正是在以巴塞爾為標志的藝博會的體制下,當代藝術才有了如此多元與鮮活的風貌。而在這之前開幕的威尼斯雙年展來看,或多或少有些令人失望。將兩種不同體質下的截然不同性質的藝術活動相提并論,或許不夠理智客觀。至少就中國當代藝術本身而言,今年的巴塞爾藝博會有著更能代表中國當代藝術動向的作品。
自從2000年以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每年都推出年輕先鋒藝術家的展覽“藝術無極限”(Art Unlimited),這個部分將集中展示新興藝術家的大型雕塑、裝置和視頻作品。今年參加這個展覽的一共59位藝術家來自24個不同的國家。徐震被認為是中國最重要的年輕概念藝術家之一,因持久的思想張力被稱作“鬼才”。長征空間將其作品《饑餓的蘇丹》呈現在“藝術無極限”的單元中。《饑餓的蘇丹》(Starving of Sudan)是1994年普利策(Pulitzer Prize)攝影獎的獲獎作品,作者卡文·卡特(Kevin Carter)在獲獎后不久自殺。徐震的作品《饑餓的蘇丹》用真實元素還原了照片中凝固的瞬間。真實的禿鷹模型和小孩為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
長征空間為首次參加巴塞爾,并在“藝術宣言”中,推出從未受過正規藝術訓練的、來自西安的退休女工郭鳳儀的作品。郭鳳儀為巴塞爾的專業人士呈現出5米多高的水墨畫作,帶到現場的7件作品中,有6件已經銷售。作品中的圖像由紙上流動的千萬條墨線組成,題材通常為人體或神秘生物等。通過長達8年的關注,長征向巴塞爾組委會和國際觀眾宣告,中國當代藝術有著比想象中更為豐富的內涵。至少,組委會已經理解了這一點,因為他們把已經退休的郭鳳儀吸納進這個針對40歲以前藝術家的單元,并為這個特殊的個展提供了更好的參展位置,甚至是更高的空間。
第二次參加巴塞爾的Boers-Li畫廊出現在“藝術首展”單元。張培力和劉韡的作品在兩代當代藝術家之間展開對話,致力于探討媒體文化的“暴力”問題。巴塞爾藝博會期間,一架攝像機被放置于一臺燒壞的電視機外殼上,它將展位內的實時影像傳輸到一臺監視器上——在這里,現場采集的影像與搗毀電視機時拍攝的過程將被混編在同一段影像中,出現在觀眾面前。劉韡的新作品則是一堵由狗咬膠制成的“墻”。除了展示藝術家新作,Boers-Li畫廊還會帶去兩位藝術家部分以前的作品,包括劉韡的城市風景繪畫及張培力早期一些觀念作品的手稿。Boers-Li畫廊負責人表示,上屆巴塞爾藝博會上呈現的仇曉飛等藝術家的作品均有著不錯的銷售成績。此次參展的作品現場并未成交,但都在洽談中。
當代藝術市場恍然回歸
首次入選的還有臺灣誠品畫廊。入選的項目為推廣年輕新興藝術家的“藝術首展”(Art Premiere)。該主題項目為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傳統和備受推崇的重點項目,每年收到超過兩百件的申請提案,在經過專家委員耗費一周的嚴格審核之后,誠品畫廊的策展方案《蚊子電影院》入選,是中國臺灣藝術家林明弘與崔廣宇的雙人展。
廣州維他命為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所作的空間建構了來自6位中國藝術家的平行世界。鄭國谷的 “帝國時代”(裝置)成為通向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的通道,白雙全、段建宇、周滔、儲云的作品構成了“第一人生”空間里的微觀日常詩學;曹斐的RMB City項目成為透視“第二人生”的窗口。
上海的香格納畫廊與巴塞爾的結緣最為深遠,至今已有整整十次的參展經歷。香格納在第四十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表現出了自己的努力——特殊的作品,給出合理的價格,并設計出漂亮的展覽空間。這個空間分為前后2個部分,前部分開闊,放置的作品少,而且都是大作,香格納主打的當代藝術家李山、余友涵、張恩利、徐震以及陳曉云的作品都在其中;而后面的空間在作品布置上就密集了很多,包括周鐵海“甜品系列”的《舞蹈家》、耿建翌的《過度——瓶子》,還有楊福東、孫遜、丁乙、薛松以及浦捷等藝術家的作品。在這個龐大的藝術家群體中,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銷售,香格納畫廊在這兩年著力推薦的孫遜作品已經賣掉,陳曉云的錄像作品也得到推廣。
經濟危機讓很多買藝術品的人看緊了自己的錢袋子,冷靜謹慎之時,尋求最值得珍藏的當代藝術。但從銷售狀況來說,很多人認為回歸到三四年前的水平。喜歡藝術,并且確定其重要性之后再買,直接導致了有意義、有意思、品質高的藝術有更為合理而相對穩定的價位。
但就中國當代藝術而言,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也有不少國際畫廊在各自的單元有所體現。而中國畫廊用他們的作品證明著自己在中國的當代藝術潮流中的地位與作用,把他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也代表中國當代藝術正謀求國際地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