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西泠印社2008年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八大山人”作品《個山雜畫冊》以2352萬元成交。
●2008年,八大山人的《鷺石圖》立軸亮相北京萬隆拍場,這件作品以3300萬元成交。
●2008年,八大山人的《瓶菊圖》在嘉德拍賣中以3136萬元成交,此作品印有著名書畫家唐云的鑒藏印“唐云審定”。
●2
008年12月,八大山人冊頁《山青水碧鳥語花香》在香港佳士得秋拍會上以3426萬港幣拍出。
●2006年,北京嘉寶秋拍八大山人作品《花鳥》(四屏)以3960萬元成交。
●2005年中貿(mào)圣佳秋拍的八大山人《花鳥》(四屏)以1320萬元成交。
●2004年,中貿(mào)圣佳春季拍賣的《山水書法合璧卷》以1100萬元的高價成交。
●2002年,八大山人《荷池雙鳥圖》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上以517萬元的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了當時其作品在國內(nèi)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
●四僧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繪畫史上名噪一時的繪畫流派,由于畫派成員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和漸江(弘仁)皆為僧侶,故名四僧。
人物介紹
●倪云林既倪瓚,字元鎮(zhèn),又字玄瑛,金元時代著名畫家。倪云林的繪畫藝術(shù)是中國文人畫史中的典范與巔峰,也是古代繪畫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明清以來對其藝術(shù)及美學思想的研究不絕于縷,民間并以“有無‘倪畫’來分清濁”,明代著名書畫家理論家董其昌更在評論元季四大家時以“倪黃”排序,可見其在美術(shù)史中的地位之高、影響之大。
在日前舉行的匡時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八大山人傳世名作《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萬元高價成交,創(chuàng)全球中國繪畫新紀錄。此前,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曾以6171.2萬元的高價成交。此次,八大山人的作品刷新紀錄“奪魁”,讓不少讀者感到驚訝。我們請著名鑒定專家、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金運昌先生詳細解讀一下“奪魁”之謎。
超一流繪畫大師
金運昌先生認為,對于外行人來說,這樣的價格比較難以理解,但對于圈內(nèi)人來說,并不算意外。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八大的文化修養(yǎng)與筆墨功力是很罕見的。他對中國傳統(tǒng)筆墨技法的應(yīng)用,到了一個集大成的地步。他用簡練的形象表現(xiàn)深邃的意境,筆墨簡淡韻味無窮。所以論及筆墨功力、造型能力以及掌握題材的能力,在清代是絕無僅有的,清代“四僧”很棒,但在其中他又高出一籌,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造詣,他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都算是超一流大師。
獨特身世賺知名度
金運昌說,朱耷獨特的身世和個性在藏界和藝術(shù)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八大是明皇室后裔,明寧獻王朱權(quán)九世孫。少年的貴胄生活、錦衣玉食,直至十九歲時遭遇家國之變,命途的多舛,使其精神遭受重創(chuàng)。他以筆代戎,用書畫作品傾吐自己的心聲,但最后在宗教中找到自己的歸屬。作為明朝的公子王孫,生活中的劇變,讓他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shù)上都處在苦悶逃遁之中。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甚至把名字改為“驢”,是個有氣節(jié)的遺民。這些反映在創(chuàng)作上就是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筆墨放任恣縱;筆下魚鳥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他的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在藝術(shù)愛好者心中扎下了根。
作品稀中之稀
作為遺民畫家,朱耷雖然藝術(shù)造詣很高,但不可能有官方位置,作品只能在二三知己內(nèi)流傳。同時代之知者甚少,不像朝廷御用畫家那樣風光,身心處在冷寂之中,畫得少作品傳世也少。有些當時出名的畫家,比如石濤的作品存世量就大。
再就是他的作品多畫花鳥走獸,山水畫較少,而且多以小幅冊頁居多,大幅立軸山水作品,而且還是設(shè)色作品更是稀中之稀。
八大現(xiàn)存的各種山水作品大多是比較小幅的,且一般以局部山水的題材出現(xiàn)——這顯然與他明朝遺老的特殊心態(tài)有關(guān),在他的認識里,目之所及,不過殘山剩水、枯枝敗葉。雖然大多非常精致,但山水終究不同于花鳥。明亡后,八大山人自認為不過是寄居在別人的江山里,盡管實際上這江山還是以前的江山,但在他眼里卻已不是自己的江山,早已失卻了顏色,他不可能有那種熱情用自己的藝術(shù)去為完全不相干的江山作寫照。故此,人們在八大的作品全集中,很少能找到設(shè)色的巨幅山水作品。
“仿倪”抒胸臆
盡管《仿倪山水》以仿倪的面貌呈現(xiàn),是八大山人極為稀少的以仿倪為名的山水作品,畫面別有一種倪云林式的淡泊、寧靜,但仍然非常鮮明地編織進了八大山人獨特的山水情感體驗,融入了他的招牌式的冷寂、枯索和蒼涼。“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多畫小山竹樹、疏村遠岫,逸筆淡淡,渾厚而有氣韻,表現(xiàn)一種天真疏淡的意境,而又筆墨精煉,并以留白獨步,一丘一壑別有千巖萬壑之感。后世山水名家,不少因仿倪而取法乎上,成就大家之名。八大《仿倪山水》不僅化用云林的特點,還以此寄托自己悲愴的心緒,令人展軸之下,乍覺清新淡遠,然細賞之下,又覺愁緒萬端、凄涼莫名。
海內(nèi)外專家的首肯
金運昌認為,除了以上幾個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海內(nèi)外學術(shù)界的廣泛認可。《仿倪云林山水》是一件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不僅被歷年出版的所有八大山人畫集收入,在一些八大山人研究論著中也均有提及,日本二玄社還曾在20世紀70年代將此作品制成復(fù)制品專門供人研究和臨摹。海外兩大收藏家王方宇、王己千都曾收藏過此畫。這也是此畫刷新紀錄的重要原因。
針對記者提出的是否在真?zhèn)螁栴}上存在疑問,金先生認為,這應(yīng)該按學術(shù)界已經(jīng)形成的共識來認定,以大多數(shù)專家的觀點作為參照。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