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金磚四國仍然活力充沛
2008年“金磚四國”經濟運行比較分析
2008年,金磚四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數據都已出來了,四國GDP總計為87902.8億美元,其中中國一家就占49.25%,俄羅斯其次,占19.06%,巴西第三,17.89%,印度居末,只有13.79%。
人均GDP方面,四國平均人均GDP為3087.56美元。俄羅斯由于2008年的國際油價長期處于歷史高位,加上高達兩位數的通脹率和盧布年平均匯率升值,突破1萬美元,達11796.92美元,高居四國之首,巴西以8235.49美元緊隨其后,中國以3312美元排第三,印度首次突破1000美元,以1022.34美元排最后。
人口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位,總量達到13.28億,印度以11.86億緊隨其后,巴西1.91億人,俄羅斯人口繼續負增長,2008年還有1.42億人。
經濟增長方面,中國以9.0%高居榜首,印度以6.0%緊隨其后,俄羅斯5.6%,巴西只有5.1%。
股市反彈:熱錢瘋投金磚四國
2009年以來,金磚四國股市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依舊的大環境下猛烈反彈。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巴西圣保羅IBOVESPA指數6個月內上漲了45.1%,中國滬深300指數上漲58.5%,俄羅斯RTS指數更是飆漲了84.75%。而觀察其近期表現, 5月18日印度孟買綜合指數單日大漲17%;香港恒生指數在5月末6月初3個交易日勁漲近2000點,5月份恒指累計升幅高達17.08%,是1999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升幅。
媒體聚焦:市場反彈解讀不一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投資者正在押寶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似可作為這一判斷佐證的是,5月20日,美林公布了新一期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結果:約46%的投資人增持新興市場資產,更有80%的新興市場投資人增持了中國資產。
韓國《朝鮮日報》引用韓國金融投資協會的數據稱,在韓國,今年以來,中國概念基金募集了約5000億韓元(1美元約合1260韓元)的新資金,占同一期間海外基金募集資金總量的一半;俄羅斯基金吸引了2000億韓元,巴西和印度基金也分別吸引了700億和200億韓元的投資。相反,今年以來日本和歐洲基金分別減少了1800億和1500億韓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金磚四國”股市的強勁表現只是短線逐利資金所為。投資者之所以開始將資金投入新興市場,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股票市場可能已暫時探底,而新興市場是投資者能從股市反彈中最快獲利的地方。該報認為,沒有什么證據顯示經濟已觸底,更不要說反彈了。散戶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是,今天流入新興市場的熱錢會以同樣快的速度流出。該報同時警告,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美國經濟復蘇乏力使市場需求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受阻。與此同時,揮之不去的經濟低迷加大了各國出臺更多保護主義措施的風險,這對新興市場國家非常不利。
藝術市場:新興市場有望率先反彈
金磚四國近年藝術市場熱絡
“金磚四國”這個詞匯自其誕生以來就引發了滾滾錢潮和與之相關的無數的傳奇故事,不得不感謝高盛的那位經濟學家,他宛如天外來客的奇思妙想讓全球投資人樂此不疲的折騰了好多年后依然激情無限。而基于藝術市場與金融市場及大經濟體越來越大的正相關性,在2006-2008年之間的2兩年中,金磚四國的藝術市場也隨之風生水起,風光無限。尤其是其中的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國,其藝術市場更是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據權威藝術市場監測機構artprice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從2004年1月到2009年1月,中國當代藝術價格指數增長583%,而印度當代藝術則增長了957%。而在過去的9年中,俄羅斯的經濟持續增長,在其經濟體制的變革中,催生出了一批超級富豪。正是由于他們的介入,使得俄羅斯藝術品整體行情加速抬升,其中拍賣成績提高幅度最大的還屬俄羅斯現當代藝術品。其中著名的有俄羅斯建筑業新貴佛拉基米爾?塞門肯、莫斯科塑料制造業百萬富翁伊格?馬丁(Igor Markin)以及近年來聲名顯赫的阿布,前兩位甚至都建立了自己的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金磚四國實際上是新興市場代表
實際上金磚四國是近來經濟界最為流行的詞匯新興市場的代表,在藝術市場這一塊也是如此。中國作為金磚四國藝術市場的代表更是新興市場的代表,其表現不僅僅在于中國藝術市場自身的大盤激增、高價迭起,甚至幾年內就躋身世界藝術市場第三的位置。而且其比其他國家更為優越和重要的是其是亞洲區域藝術市場的建構者、參與者,并且在其中處于領軍地位。
綜觀近年來藝術市場的發展脈絡,不難看出正是伴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全面崛起尤其是當代藝術市場的大爆發,才導致一種中心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歸攏,而因為邊際和連帶效應的關系,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市場也開始呈現利好消息,其中尤為明顯的就是東南亞藝術的部分。正是在泛亞洲區域市場的建構中,一些國際藝術品交易機構開始有目的、有步驟的推動亞洲整體市場的布局,比如在國際拍行中經常會以中、日、韓為主開設亞洲當代藝術專場,長久的推行自然會引導此種意識和局面的產生和塑成。另一個方面是香港因其金融自由港、便捷的交通和稅收優惠而逐漸成為世界第三大拍賣中心,區域內凝聚了眾多權威拍賣機構,每年的交易額也是逐年遞增,尤其在亞洲藝術品的拍賣交易中,香港就更加是優勢明顯。而在香港之外,迪拜作為一個新興區域開始逐漸煥發藝術市場的強光,國際拍行的進駐及拍賣,藝術博覽會的逐年舉辦,強大的經濟購買力,這些都顯示著這個區域的明顯優勢。
結語:
綜上所述,金磚四國經濟體近年來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其高凈值財富人群的累積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藝術市場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尤其以中國為例,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財富人群的部分人員幾乎很少蒙受什么損失,其財富基數和購買力依然十分強悍,而這種購買力如今不僅僅限于支撐中國藝術市場,甚至有些人的觸角已經伸到了印度和東南亞等區域的藝術市場。而在目前的投資環境下,游資也極有可能優先選擇新興市場國家的常規或者像藝術市場這樣的非常規投資項目,畢竟財富儲值與經濟體的發展及貨幣財富的穩定具有極大關聯。而新興市場國家近年來藝術市場培育基本完備,具有相對穩定的市場結構、交易模式和市場放量。并且在前一輪的商業交易中,價格系統和評估區分系統也已經確立。
有資本基礎,有商業模式憑借,有專業人員支撐,有外來資本關注,這些元素的合理凝結極有可能帶動藝術市場率先反彈,畢竟這樣一個日漸開放和金融化的市場已經越來越遵從投資市場的規律。
金磚四國:
“金磚四國”來源于英文BRICs一詞,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因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其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非常相似,故被稱為“金磚四國”。“金磚四國”(BRICs)一詞最早由高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在2001年11月20日發表的一份題為《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該公司在題為《與BRICs一起夢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經濟報告中預言,BRICs將于2050年統領世界經濟風騷,其中:巴西將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經濟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國;俄羅斯將于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可能會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過日本;BRICs合計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G7中除去加拿大),這樣,到2050 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