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松 1965年生于黑龍江 朝鮮族 1981年赴哈爾濱學畫 1993年赴北京圓明園 現居北京

《鳥的方向》 150cm×200cm 布面油畫 2009年

《紅馬》 200cm×200cm 布面油畫 2009年
商報:你現在創作的“事件”系列作品,所關注的都是當今世界上發生的比較大的事件。
李松:是的。我關注當今世界上影響大、持續時間長的事件,更關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題材。因為歷史是由這些方面構成的。
商報:那么你更像歷史的記錄和思考者,而且很符合你作為男性的宏觀思考的特點。
李松:記錄的背后是一雙畫家的眼睛。我首先感覺我是個公民,不是藝術家,作為公民應該去思考、面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我們是最樸素的人,要體現每個樸素的人的愛、痛苦與掙扎。
商報:我們關注到你還畫了“火柴”系列。這也是近期創作的嗎?
李松:這是我在畫“事件”系列的同時畫的。“火柴”系列是受到莊子一句話的啟發——薪盡火傳。精神是永恒的,我畫面中的火柴擺放形狀像繩梯,象征尋找真理之路。
商報:您創作的“馬”系列來源于怎樣的靈感?
李松:這個系列我已經連續創作了很多年。雖然畫完后很多人喜歡、收藏,但我認為以前畫的馬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總感覺有一種力量在呼喚我。現在創作的這批作品中,我才覺得找到了自己的馬。這批作品就好像我在跟自己訴說。
商報:為什么讓它在畫面中是破碎的呢?
李松:因為馬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夢幻的、美的,但夢幻和美在我心目中,永遠會跟破碎聯系在一起。
商報:也就是從你個人來講,永遠會有一種悲觀的情緒。
李松:永遠是這樣的。但悲觀不是我的終結。就像悲劇,最終給人的是美的享受。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悲劇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商報:您創作的“鳥巢”系列很讓人感動。
李松:這是今年春節以后才開始畫的。人們家里常見燕子窩,有一次我看見它們在高壓電線上搭起了窩,在現代都市生活的環境里搭了自己的家園。我不知它們的這個家園能夠維持多長時間。
商報:你在畫面里加上了紗布和膠帶,好像是在包扎傷口,但又是小得可憐,好像根本不能覆蓋,這是在表達一種關愛么?
李松:是在表達愛,就像醫生一樣的愛。但可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商報:你的畫,要么是表現極美的事物,要么就是表現破碎。骨子里好像就是追求唯美的東西。
李松:唯美以后就是破碎。這不是我有意為之,也是追隨著自己內心的感覺在走。有的時候,看著很美的畫面,我就會把它打碎,然后再重新組合,你會覺得更漂亮了。
商報:你認為能夠讀懂你的人多嗎?
李松:不管你多么深刻或者淺薄,你是社會中的一個人,總有一天能讀懂你的人能與你相遇。但你不是為了那一天而畫。因為你在思考,這個世界也在思考,所以你并不孤獨。我也就跟著這個世界在一起思考。
商報記者 原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