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批評是在藝術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一根黃瓜就是件藝術作品,那么這些藝術批評家就可以根據這根黃瓜開始搞他們所謂的藝術批判了。以至后來,這根黃瓜代替了男人的性器官也是可能的。他們對著這根黃瓜的產生了意淫,成了藝術批判的論文。其實與原來藝術家要表達的東西已經是完全脫離了。問題是現在否真有這些藝術作品。如果出來的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了,那么與后來利用一些批評家去吹鼓或者顛覆都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他們任何的言行都是徒勞,甚至是只會加快作品之藝術性的死亡。讓人們一看見這根黃瓜就想到器官,就惡心,使得經典成了流行,再被人們丟棄,當然這個過程就是獲得物質的過程。
如果出來的本身就不是件藝術作品,那么這幫人一擁而上的敷過去表面自己的觀點,就被這個所謂的藝術家唬弄了,或者是收買了。他們不是在進行藝術批判,而是在對菜市場上的一堆肉,辨別瘦與肥,精與胖的問題,本來就是一件大眾的的東西,這個時候他們倒是把藝術回歸了生活之中了。來源:www.artxun.com
我曾看了些藝術批判,不管是對方任何的作品出爐,大象與螞蟻,他們就是用一些理論,教條,還有藝術事件,人物,來參與其中,還打了一個學術討論的模樣,或者就換個所謂的藝術家名字就行了。這是前個世紀比較流行的,現在也老套子了,看來藝術批判要革命,用已經成了書本教材上的東西來批判現在的藝術品,應該是慢了一個節拍。
如果現在的藝術界能夠取消藝術批判,不依賴藝術批判,拋棄這個給了些錢就可以幫你吹嗩吶之群體,或者干脆就是自吹自擂,都和我一樣的湛然,那么這個藝術界至少是干凈了一點。或者他們應該用另外一種面孔出現在藝術圈子里,改頭換面,倒是非常的適合的,暫時不會揭穿。
如果說先有藝術作品,還是先有藝術批評家,這個問題看來是多數人搞清楚了。就目前的狀況下,這些多如牛毛的藝術批評家,不管是真胖了,還是自己打腫了,已經是混淆在一起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搞點藝術作品出來,就不要看那些所謂的藝術批論,他們會把你的藝術性扼殺死了。用他們所謂的藝術觀念,觀點,審美,理論,價值來影響你的藝術性,那么幾年下來,你的原始天分都喪失光了,也就只能習慣性的畫出一些他們認為是藝術性的東西了,真是個悲哀呀!那么離開你藝術人生死亡的日子也就咫尺了。來源:www.artxun.com
而現在所謂的藝術批評家,批判家已經是泛濫成災,因為畫家更多了,多如螞蟲,就在目前這個道德淪喪的社會里,確實要他們湛然與真實也是非常的艱難,為了生活,為了生存,確實不容易。看來在這個藝術氛圍里,要產生大藝術批評家是非常之渺茫。而現在的市場炒作成為了時尚的工具,拉幫結派,聯合買賣一根黃瓜的非常之多,所以他們成了藝術家討好的對象,而高高在上。
我開始曾經就有過這個念頭,想讓他們為我吹鼓,或者獻媚。但是后來我突然覺悟了,我這不是自欺自人么? 某些方面來說,藝術評論就是個物業公司,他們利用業主之間的矛盾,文人相輕,文人相賤,而自大了起來。我不能夠讓這些所謂的藝術批評家高高的站在藝術家身上了,藝術家才是主流,不能夠讓他們反客為主,如此長期下去,藝術家的藝術性都被這些藝術評論家統一了,那還何談藝術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