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源訪談
董青源:克里希娜·墨爾提是上個世紀在西方影響非常大的宗教領袖,
新視覺:現在是一個缺少信仰的時代,特別是宗教信仰。您能夠在這方面
活在“信仰”中的藝術家
——評董青源其人其藝
了解董青源的人會這樣評價他:他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生活是快樂的”,這是他對生活的真切體驗。董青源愛笑,并且經常開懷大笑,笑的不修邊幅,笑的忘記“塵世”,用他的話說,那是一種對“極樂世界”的體悟。
在當代,“藝術”一詞早已經泛化,各種藝術門類,藝術風格互相滲透,在這種對學科界限的消融中藝術的功能也在不斷的變化。藝術從傳統的“成教化、助人倫”到個體經驗的表達。在歷史的長河中,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痕跡,藝術記錄著人們生息的繁衍,記錄著人性社會的變遷。
在這樣多異的藝術氛圍中,董青源在他的作品中為藝術找到了另一種功能:“體道”。這里的“道”非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老莊,非孔子教授的“儒道”,更非宗教中的理念,而傳統中國的三教合流的產物。
解釋董青源的“道”要在他的“故事”中尋找,要在他對日常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喜愛上體會。他喜歡茶,喜歡植物,喜歡瓶瓶罐罐,甚至對已經廢舊的物品都不舍得丟棄,如他所言,每一種事物都有它的生命,聽他這樣的解釋,起初你會覺得像“癡人說夢”,不過看他陶醉在“寶貝”中的憨笑,就像一個小孩子喜歡看螞蟻搬家一般的天真。難怪大家會戲稱他像個“老頑童”。
別看董青源“貪玩”,做起藝術來從不含糊。作為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董青源經歷過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的火熱歷練,那個時候,他創作具有現代風格的油畫以及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今天,董青源又在水墨藝術中探索宗教精神。
在董青源的近期作品中,他試圖從胡塞爾現象學的角度,為觀者呈現一個獨特的觀察事物的方式。如他的《杯子》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水墨斑駁的畫面上作者在正中隱約放置一個白色的正方體。
董青源這樣闡釋白色正方體:“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是由原子還是分子組成?是個體決定整體,還是整體決定個體?這是哲學發展的本質論階段,從胡塞爾現象學角度考慮,事物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這取決于觀看者的觀察角度。從這樣的思考方式出發,我認為在我的眼里,杯子就是這樣一個正方體,當我們從正上方觀察杯子的時候,與杯子周身相切的正是一個正方形,而這種正方形,這種‘中正’的感覺又是我對華夏文明的理解。我喜歡‘中正’于是,我在畫面的正中放置了這樣一個同樣具有‘正’字含義的圖形。”
當我們看到宣紙上由于水墨氤氳而形成的斑駁痕跡時,董青源會不知疲倦的讓你去體味水墨在接觸宣紙時形成的各種偶然性造成的“契機”。他說,在這樣的畫面中呈現的是玉石“內斂”的文明以及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含蓄”精神。
在他最近的《圣歡》系列中,董青源運用彩墨滴撒的痕跡展現他對生命的宗教式體悟。中國禪宗講究的是心在某一時刻的突變,但是,無論“漸悟”還是“頓悟”,修行者總會不同程度的達到一種神秘的境界,用董青源的話說,那是一種對身邊的任何事物的迷戀之情,對任何生靈的悲憫之情,更是一種生命無限快慰的心情,這種忘卻生死的博愛讓董青源感到無比的歡喜,于是,《圣歡》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被藝術家再現出來。
近日,董青源還在創造表現更加深邃精神體驗的油畫系列,相信,這也將是繼《杯子》與《圣歡》之后的又一組力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