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張大千無論藝術才華、藝術成就抑或社會活動能力都首屈一指。他不僅是一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而且是一位極富個性、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其趣聞軼事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外美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2009年是張大千先生誕辰110周年,為了表達對這位杰出藝術家的敬意,海內外各大拍賣行紛紛推出張大千各個時期的力作。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誠軒、北京榮保、香港佳士得等春季拍賣會上,張大千的作品再次成熱點。
競爭激烈高價迭出
在嘉德春拍會上,張大千的作品大放異彩,30余件書畫作品中有六件價格超過200萬元,其中一件1949年創作的《敦煌仕女》具有唐代畫風,尺幅僅2平方尺左右,估價80—120萬元,但上拍后引來眾多買家爭搶,最后以296.8萬元成交,高出估價2倍多,可見張大千作品受歡迎的程度。
在北京保利春拍會上,張大千的精心之作《峒關蒲雪》以621萬元拍出;在同場拍賣會上,他的一件《金碧山水》尺幅只有1平方尺左右,拍賣從5萬元起價,結果受到熱烈追捧,以98萬元成交。而在北京誠軒春拍會上,張大千的一件《仿八大山人荷花》成扇也拍出33.6萬元的高價。
更有趣的是,大凡與張大千有聯系的書畫作品同樣備受藏家青睞。如徐悲鴻生前送給張大千的《春之歌》,從1999年以來5次在拍賣會上亮相,最近一次是2008年北京長風上拍,成交價為694.4萬元;時隔一年,保利再次將此推出,同樣大受追捧,獲價高達1013.6萬元。在嘉德古字畫專場上,有一件明代倪元璐《行書》,該件書法倪元璐只寫13字,估價55—65萬元,作品上有大千題簽:“倪文貞行書神品,大風堂供養。”由于此件作品曾為大風堂收藏,因此變得與眾不同。張大千除了擅長書畫、篆刻外,還精于鑒藏,其實他的畫名掩蓋了他的鑒藏才能和成就,他是一位超一流的鑒藏大家。他曾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當這件倪元璐的作品上拍后,各路買家爭奪十分激烈,經過幾十回合較量,被一買家以218.4萬元收入囊中,這一價格高出估價近4倍。
龍頭穩固后市看漲
張大千的作品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佳績,除了海內外有眾多收藏張大千作品的藏家和機構外,根本的原因是大千的藝術地位十分穩定,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很高,上世紀20年代就有眾多大買家開始購買他的作品,故投資收藏他的作品風險小,增值潛力大。今天,許多收藏家和企業家已把有無大千的畫作當成衡量收藏品味和企業文化形象的標志,許多博物館也把收藏大千畫作作為提高自身檔次的重要依據。
從總的趨勢看,藝術市場總是升值的。而大千的作品好比股市中的“龍頭股”,他始終處于中國書畫價格的領先地位,只要字畫市場啟動,大千的作品價格可望率先攀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國當代名家字畫價格與世界名畫價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像凡·高、雷諾阿、莫奈、畢加索等國際大師的作品價位,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美元。從藝術角度講,中國書畫的文化內蘊和藝術遠在外人之上。畢加索在看了張大千的畫之后曾說過,與中國繪畫藝術比較,我的畫甚至算不上藝術,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筆者堅信:未來中國書畫在向世界藝術市場的沖擊中,張大千將是凡·高、雷諾阿、莫奈、畢加索等國際大師的挑戰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