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訊(記者任華報道)6月10日到達烏魯木齊,丁長榮立即感受到6月對這座城市的青睞,行走在街上,如一尾游弋于水中的魚般感覺清涼、舒適。心情舒暢的原因還有一個——6月19日,為期6天的《丁長榮作品展》在烏市美術館拉開帷幕。
丁長榮來自江蘇省沛縣,他的名片上有一大堆頭銜:江蘇省揚子書畫藝術學院教授、秘書長,江蘇省大眾書畫院副院長,江蘇省漢煌書畫院副院長……但最讓他得意的稱呼只有一個——金陵畫魚人。
丁長榮畫的魚動感強,或對立互爭,或歡聚嬉游,或追逐奔騰。用墨濃淡相宜。姿態各異的魚似要破紙而出。行中有人稱贊:丁長榮畫的魚頗有白石老人畫蝦之風。
皓石,是丁長榮的筆名,如果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便可知丁長榮40多年來癡迷作畫的緣由。
丁長榮上高中時,學校里有一個從北京下放的老師叫江楓毅,曾任北京一電影制片廠美工車間主任,對有繪畫天賦的丁長榮,頗有惜才之意,他時常夸贊丁長榮的畫有白石老人之風,所以給丁長榮起了一個筆名:皓石,意思是比白石還要白,是希望丁長榮在繪畫上有所建樹,追上白石老人。
丁長榮深知,白石老人是國畫大師,窮其一生也未必能超越大師的藝術成就,但老師充滿希望的話令他有了人生目標——做一名像白石老人那樣的藝術大家。
1966年,丁長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繪畫系。藝術向丁長榮敞開大門,任他在其中遨游,丁長榮癡迷而快樂著,有了好的起點,人生目標似乎清晰可見。
人生猶如一場戲劇,意外與突變經常會在不經意間降臨,入學僅一年,生活就跟丁長榮開了一個大玩笑。那天,丁長榮在業余時間給一個單位畫毛主席像,畫后,他和幾個朋友在畫像前合影。照片洗出來后,他沒有注意到,照片上,作為背景的畫像出了問題:搭在畫像前的架幕有兩根呈交叉狀的竹竿,在主席畫像前投射出一個“×”狀的陰影。
這個光學原理造成的陰影,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扣上 “惡意攻擊偉大領袖”的帽子,丁長榮如何能承受得住這頂大帽子?從此人生巨變。“現行反革命”、“右派”的身份讓他不得不離開學校,“畫家夢”也從此遁去,身上揣的一支畫筆成了活命的工具,點點墨跡,變成身上衣、口中食。之后的30多年,作畫之于丁長榮,只是謀生的一種技藝,藝術大師的夢想如同海市蜃樓般縹緲虛無。所幸的是,他一刻也沒放下過畫筆,工作之余,他向藝術大家學習,取長補短,然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厚積會薄發。丁長榮沒有想到,30多年的積累令他的藝術夢想在晚年時綻放出絢麗的花朵。2003年,他的一幅《富貴有余》獲得世界華人藝術大賽一等獎,從此,他正式踏上藝術之路,且一路通坦。
他擅長寫意花鳥畫,尤愛畫魚。他畫魚的技藝特點是:在傳統畫技的基礎上,力求形、動、透、簡的統一,使寫意魚更加完美。為了畫好魚,他經常去河邊看魚,自己在家也養了許多魚,他發現,河水中的游魚難見其尾,所以他畫魚尾時盡量少用筆,他的“一筆畫魚”令人叫絕,一條魚從運筆開始到結束,途中不加水墨,下筆不改,一揮而就。
幾年來,由于筆耕不輟,丁長榮畫魚的技藝日臻成熟,有人贊他:白石老人以畫蝦著稱,您畫的魚也是一絕呀!時間久了,人們稱他為金陵畫魚人。
幾年來丁長榮成績斐然:他多次在南京舉辦了個人畫展,出版了《金陵畫魚人》、《花鳥畫作品集》。他的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畫展并獲獎。《中國藝術博覽》、《中國名家名作典藏》、《國際和平書畫大展全集》等都收藏了他的作品。他還在中國“國際和平書畫大展”中獲得一等獎,被授予“國際和平文化使者”稱號。
丁長榮自稱“癡老漢”,也正是對作畫的癡迷和執著令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將“畫魚”事業進行到底,是67歲的他對未來的設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