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錄制央視《藝術人生》端午節特別節目,嘉賓聶衛平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睡著了!接受媒體采訪的聶衛平,提到了自己錄《藝術人生》時睡著一事,怒批央視“以為自己是皇帝的女兒”。聶衛平在錄制“藝術人生”節目期間大打瞌睡的照片和視頻被上傳到網上,引起了媒體的廣泛討論。
聶衛平只癡迷圍棋
聶衛平是圍棋天才,22歲獲全國比賽第三名,23歲獲第三屆全運會圍棋比賽冠軍,在圍棋界縱橫捭闔幾十年,斬敵無算,是當之無愧的“棋圣”。
圍棋是聶衛平的興趣所在,但凡與圍棋沾得上邊的,聶帥必然是斗志盎然:因黃德勛是聶衛平的苦手,聶帥便心中有棋,與之進行的一場吃餃子賭賽,聶帥一口氣就吃掉了96個;講解圍棋時,因與棋有緣,聶帥便可妙語連珠,贊妙棋為蜇人的黃蜂,貶臭棋為充分體現了一名業余棋手。聶帥的成就興許就是源于這種對圍棋的“癡”吧!
據說錢鐘書數學考30分,卻是文學巨匠;六祖慧不識字,卻能聽經解意,類似聶帥的“癡才”確實枚不勝舉,試問有必要因為他“敢”在央視的鏡頭下大打瞌睡,就定要口誅筆伐、逼其道歉嗎?這算不算對這些“癡才”的求全責備和強人所難呢?
央視的攝像頭代表著知名度,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鏡頭所向必然是顫顫克克,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然而,就一名棋手來說,排斥媒體干擾,心無旁鷲的下棋,或許也是一種基本的素質,不然怎能在實況轉播下發揮正常的水平呢?僅這點來說,聶帥能在央視鏡頭下酣然大睡,睡得一塌糊涂,已非我等普羅大眾所能比擬,大概也夠得上另一種“藝術境界”了!
常人為浮名所累,“癡才”視浮名為糞土,以常人之心量“癡才”得失,定然是緣木求魚,難得正解。面對一些媒體和網友的批評,聶帥不以為然,“下次我還要打瞌睡。”這興許就是“癡才”與常人的區別吧!
"藝術人生"倒底是藝術化了的人生,還是藝術之人生,本人歷來難以判斷。一些藝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總喜歡在媒體上秀一秀自己的“藝術”;"藝術人生"為了提高收視率,也樂此不疲,但凡芝麻粒的小事,也邀幾位名人坐鎮,不管別人對此是否感興趣,是否有真見解。這樣的“藝術人生”與其說宣揚了藝術的真、善、美,還不如說宣揚了一種藝術化了的人生,使人們離藝術的真諦漸行漸遠。
藝術從來不是用以嘩眾取寵的玩偶,宣揚藝術必先尊重藝術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要求繪畫的演講,下棋的發言,舞蹈的訪談,這樣的藝術不過是一種大眾的娛樂罷了,能反應多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價值取向呢?
筆者倒是覺得聶帥的瞌睡比那些“投入”的空談更有些藝術,“花了七八個小時,比下一盤棋還累!”體現的是聶帥對圍棋藝術的情有獨鐘;“我是打瞌睡了,很正常啊。”反應的是聶帥對圍棋外的興趣索然,即便是萬眾渴求的央視宣傳也不在例外。進而言之,聶帥的“瞌睡藝術”大致也算對藝術娛樂化傾向的一種回擊和校正了,現在的一些藝術家們與媒體走得太近了,以至于離開了鏡頭便沒有了藝術,這到底是哪門子藝術?
令人不解的是,將聶帥瞌睡的照片和視頻上傳到網上,究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聶帥的“睡覺藝術”呢,還是為了出點心中的郁氣,以儆來者呢?
筆者姑且不作這方面的定論,倒是覺得"藝術人生"欄目確實應該豐富表現藝術人生的形式了。主持人煽情、三五嘉賓嘮叨、親友團助陣,不是表現一切藝術之人生的“萬金油”,繼續不分對象的套用這種“老三段”,難保下回“聶帥們”又要睡了,呵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