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家》雜志主編俞可寄語“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發起于2006年,旨在對藝術界的藝術現象及市場狀況進 行年度性總結及展望。評選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公平、公正的評選方法,關注當下藝術市場發展狀態的評選模式,使該活動成為眾多媒體 、藝術從業者及愛好者矚目的焦點。“第三屆 AAC藝術中國·年度(2008)影響力”評選將一如既往依托強大、權威的雅昌《中國藝術品數據庫》,以學術建設為核心,以全面、科學、客觀的評估體系,記錄中國藝術界進步與發展的腳印。
專題: 第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2008”
《當代美術家》雜志主編俞可特別寄語“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
雅昌藝術網:2008年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俞可:一個“5·12地震”,一個是“奧運會”。這對中國來說,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伴隨而來的肯定是對各個行業,包括對中國當代藝術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中國當代藝術怎么去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件、產生互動和有機的聯系,起到了一個積極重要的連接作用,讓藝術家意識到社會和藝術之間的一種關系。
雅昌藝術網:2009年您有什么期待和計劃?
俞可:我覺得更多的期待還是我在藝術方面的。我想,中國人做夢也沒想到中國當代藝術在2007、2006年的熱鬧場景,那樣撲朔迷離,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覺得2009年,大家會透過過去的熱鬧情景來進行一種實質上的思考,這可能對中國藝術未來在全球化境遇當中如何扮演一個角色產生積極的作用。
其實我沒有那么悲觀,也不把前奧運時代和后奧運時代做一個嚴格的劃分。我覺得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奇跡性的時代。在這種奇跡里面,中國主要是藝術家自己要去面對問題,找到一個可能的方向。我覺得做媒體也是一樣的。
09年的計劃,仍然在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當中努力去扮演一個角色,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雅昌藝術網:您怎么看待“藝術家(批評家)的社會責任感”?
俞可: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幾年,大家的責任相對來說可能顯得少了一些。這個少是相對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萌芽而說的。這兩年,21世紀,在城市化和經濟、資本左右下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這方面顯得有點蒼白。
在這方面,我覺得“藝術中國”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或者是作為我們思考問題的一個出發點,這是非常具體、非常有意義的。因為藝術畢竟是在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這個方面里面,藝術家實際上也是一個文化家,還有批評家,他們應該承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在今天社會的建構里面,在世界大舞臺里面,中國的文化提供出什么有意義的東西,這是非常重要的。
雅昌藝術網:對藝術中國評選活動的寄語
俞可:我覺得雅昌網不管怎么樣,在全球排名還是比較前面的一個網站。既然有這樣的排名,而且確實雅昌網在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當中,從各個方面來講,它包容了各個環節,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仍然寄希望雅昌網繼續他扮演的角色。
另外一個,我們也希望雅昌網在更為廣泛的領域里面,或者說在全球化的語境當中,雅昌網能夠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起到推動中國文化和中國當代藝術的作用。
我覺得每年做這樣一個活動,確實是比較積極的。因為這種指標性的,過去不在這個領域,一般是在經濟領域。如果這個活動能夠比較學術的、有意義地做下去以后,從單方面來講,肯定會對藝術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