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致繪畫愛好者談“畫家白日夢”。
持續多年的“美術熱”,其實和“鋼琴熱”“超女熱”并無二致,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恨不能家家都出一個郎朗或張靚穎;如果孩子將來能像當代藝術“四大金剛”那樣“天價”,投資區區10萬元又算什么?家長拿孩子做實驗,孩子拿青春賭明天,這就是無比荒謬的中國現實。
■“第七屆美協中竟然出現了令人吃驚、可能是破天荒的14個美協副主席,這難道是為了與其他‘仕途類型’的接軌而采取的權利均衡?還是為了中國美術更好向前發展的實際需要?抑或是為了真正體現中國藝術界的特色‘畫而優則仕’?”
——劉曉林說“‘畫而優則仕’不是好事情”。
要14個副主席干什么?善意地猜想,也許是美協機構龐大、事務繁多所必須,也許是為了向世人顯示中國美術英才濟濟。說不定,哪天還會出現20個、50個副主席,屆時大家千萬莫要奇怪啊。
■“無錫的領導和人民很熱情。此次在無錫建立分館,常年展出悲鴻真跡,這與其他地方的分館是有區別的。因為無錫是悲鴻的故鄉,無錫的文化工作做得很好,我信任無錫,相信悲鴻的畫放在這里不會出任何問題,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廖靜文說“我對無錫很有感情”。
名家館能否設立,與某地的經濟實力有關,更與其主要官員的文化視野有關。君不見,某些城市經濟欠發達,公款吃喝不見減少,卻極其吝嗇于培育文化、發展教育;君不見,某些城市經濟實力挺牛,但除了搞搞美其名曰“城市雕塑”的形象工程外,在美術文化的建設上既沒眼光又無舉措。在此背景下,徐悲鴻藝術展館順利建成,怪不得廖靜文一再夸贊無錫,近似諛語。
■“不說其他,時下有多少中國畫畫家能為自己的畫題詩?君不見,現在書市上出版的專門為書畫家題詞用的形形色色的工具書如《畫家畫題顧問》、《書畫題跋必備》等達數十種之多,有些畫家離開了這些工具書就寸步難行。更有甚者,有的畫家連古人的題跋也抄不通,所抄的題跋與畫面或完全無關或牽強附會。”
——張立行撰文《當下中國畫創作患了文化貧血癥嗎?》
詩書畫印皆擅,對現在的中國畫畫家來說已不現實,但總是從《書畫題跋必備》找詞句,也實在是斯文掃地。
續隨子 點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