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破陣金融危機 西泠春拍打響收官之戰
文/楊柳
自潘天壽的《春塘水暖圖》以2072萬元的“牛價”開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迅速回暖,其活躍程度令業內外人士驚嘆。無論是此前香港佳士得、蘇富比春拍,還是日前結束的嘉德、保利、誠軒、浙江南北等眾多內地拍賣公司的大型拍賣,藝術品資產流動性顯著增強,書畫專場的成交率甚至達到了八到九成,競投氣氛熱烈。
當大多數行業還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徘徊觀望之時,中國藝術品市場何以率先破陣?就深層面而言,作為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內在需求,藝術對人們生活的品質提升和深層次影響必然隨著文明的演進而日益凸顯,這一內在需求在金融環境動蕩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也是為什么在上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和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雖然社會財富整體縮水,藝術品市場卻表現尚佳的原因。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藝術品尤其是古代藝術佳品的稀缺性,確保了它的價值必然隨著歲月的推移而不斷獲得提升,同時,藝術品對收藏者的鑒賞評判要求,又決定了藝術品的收藏投資仍然是少數人的行為,它所占的比重遠遠低于人們在股市、樓市中的投入,因此藝術市場受宏觀經濟的影響相對較輕,藝術市場也由此被許多人視為金融危機的避風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不僅導致了全球財富的重組,也促成了藝術品資源的重組,市場上開始出現被拋售的藝術佳作,而中國政府在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時的積極舉措以及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大力支持,不僅大大提升了中國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促使部分海外藝術精品回流中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藝術品市場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此外,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范化與誠信建設,也令收藏投資者重拾信心。
不過,中國藝術品市場能否由上半年的“小陽春”進而發展為“艷陽天”仍需要進一步觀察和分析。而即將于六月開拍的“西泠印社09春拍”,以及之后的匡時春拍無疑是在藝術品市場整體回暖背景下最受人們關注的春拍收官之戰。
本次西泠印社09春拍將于6月19-20日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舉行,共推出七大專場、1200余件藝術精品,范圍涵蓋中國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印章、硯臺、竹雕供石等文房雅玩、油畫雕塑。200余件精彩的古代書畫佳作仍然是本次西泠春拍的強勢版塊,此外,在陸儼少百年誕辰之際西泠拍賣新辟了陸儼少自用文房用品專拍,并集中推出了一批珍貴的黃賓虹用印及藏印,必將引起相關機構和收藏家們的極大興趣。6月16-18日,西泠春拍將在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舉行預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