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峰岌崖 材質:英石 尺寸:58cm(帶座高)
文/幕文泊
中國的文人都有一種詩意的山水情結,在真山水的煙霞飄渺中遨游嘯傲、在園林的樹石潺水中閑居理氣,也在書畫似與不似的世界中陶然自在。于是太華之游、水墨之戲便成為文人心靈的居所。它們為文人帶來一種隱逸和隔絕的空間、為文人的幻想和沉思提供了悠然寄情的場所。
天地造物,為山林、為泉壑,其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這咫尺方寸間的嘉石為歷代文人所珍賞和詠嘆,小小的空間藴含了深厚的文化、藴含了文人悠久的山水情結。靜觀案間的拳石,便會如觀山水畫一般詩意涌動。實處求虛、虛處求實,淡而不薄、厚而不滯。石上的褶皺、起伏,喚起了觀賞者心中郭熙、李成的寒林遠岫、喚起了董源、二米的瀟湘畫卷。疏風透漏、石褶如皴,每一個細節都那樣的吸引著觀者的眼睛和視覺空間的豐富性。
當人們漫處在由“石”而來的世界之中,便能夠觸摸到時間與人生的流逝、觸摸到那永恒不變的諸多人生感慨。于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峰巒煙靄今在一拳(石)。
石中有天地,在這咫尺拳石中趣味于指掌的摩挲中淌過、思緒于觀悟的神思中飛出,這小小的嘉石便也為文人的情懷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人品賞不倦。
“心居神游”是文人清賞的意藴,也是西泠第二屆供石專場的主題。本次專場匯集了明清以來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黃蠟石、綠松石等眾多石種三十多塊清賞佳石。
英石以表面褶皺豐富著稱,褶皺有錯落如皴者、有銳氣畢現者,而此“蒼峰岌崖”以鋒銳之褶加之高聳奇險之勢,則更為奇特。石峰躍然高聳如入云端,而右側又探出一險勁之岌崖。如八大山人的水墨畫,奇勢險絕。遠觀其勢、近觀其質,石面白色筋脈縱橫交錯,褶皺如黃大癡的披麻皴,絲絲交錯中又章法互見。
“蒼瑛宋韻”也是一塊極具品位的老石頭。宋代的案間賞石我們難得一見,然而書畫與詩文中宋石的品味與氣韻卻成為賞石家的一種理想。要大氣天成,又要有細處的意趣。“蒼瑛宋韻”底部平切而成,這是相當一部分明代以前老石頭的特征,是為了置于案頭或配以石盆。此石表面的白皮在日久的風化中慢慢淡去,然后又在把玩的摩挲中現出包漿、露出玄質。

■ 蒼瑛宋韻 材質:英石 尺寸: 76cm(帶座高)
觀石自然不能沒有靈璧,靈璧大者常見,而小者可賞可玩卻極難得。“壺中峰巒”表面褶皺極細小,若不仔細觀詳,若不是石上的紅筋,不少人會認為是英石之類,然而這就是文獻所載之“核桃皮”。石上一洞,由于年代久遠,包漿、石紋自然一體,這一洞竅正是石之靈動處,使得視覺的空間得到延伸和延續。整塊石頭峰谷連綿,左右相顧,小小的石頭絕有太華、九岳之氣象。所以借坡公“壺中九華”之意為其名為“壺中峰巒”。
■ 夕煙 材質:英石 尺寸:26cm(帶座高)

■ 九華曦光 材質:綠松石 尺寸:7.5cm(帶座高)
這次專場的供石多為案頭把玩的小件,不光英石、靈璧有諸多拳袖之石,太湖石亦有玲瓏佳品。“瑤臺縈波”就是這樣一塊原配紅木底座的清代太湖石。此石前后透漏,如雨后湖波,躍躍騰騰,極具動勢。表面包漿潤滑,顯然是經多年把玩。

■ 秀峨蘊玉 材質:萊州石 尺寸:8.5cm(帶座高)
一塊石底銘文“石漢”的綠松石也是小巧中間大氣象。一座座山峰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置于案頭、硯邊別具佳趣。在攝影中,投光燈高低的每一個角度都給人不同的感覺,猶如晨光初照、草木叢生,于是取其名為“九華曦光”。
兩件文雅的萊州石亦是書齋案頭的嘉賞品玩之物,質地如壽山牛角凍般略泛棕黃、呈半透明狀。大者前后透漏、色澤清爽,如雨后秋山,爽籟意遠。小者高僅二三寸許,卻又藴藏巍峨之大氣象,幾處支岫由上翹出,又前后相應。厚樸的雕工頗有明人風范,亦為“袖中”之雅玩。
“厚璞映玉”為一塊清代黃蠟石,皮殻包漿厚重,最表面的塊面卻瑩光如玉。原配紫檀底座,束腰下雙線托腮,壸門式牙板,為清早期的造型。另有數塊拳石亦引人入勝,可想米芾當年袖中之趣。其它如瓊花石、山東文石、昆石……都是精彩之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