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雍正粉彩《西廂記·跳墻故事盤》
最近,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題為“藝術品正在成為金融資產”的藝術品投資論壇上,有關專家指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發展,促使藝術品越來越具有資產化的特征。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為主的金融行業,對藝術品市場表現出極大興趣。這就提出了一個課題,即藝術品如何與金融對接,走好金融化之路。
藝術品已是投資多元化中的重要一元
有專家認為,時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已使藝術品越來越有資產化的傾向,連帶衍生出很多金融產品。比如,有用藝術品做標的的產品,有以藝術品為基礎的藝術風險基金等等,這些藝術金融產品的開發,藝術品的資產化、金融化,確實能為藝術品投資帶來很多機會。
以往,藝術品的投資渠道相對較單一。也許由于藝術品的“象牙之塔”屬性,曲高和寡,使其與其它資產的相關性就顯得較低?,F在的投資理論,講究投資多元化。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應該包括股票、債券、基會、黃金、藝術品等。專家認為,在資產組合中,如果拿出15%-20%資金用于藝術品投資,還是比較理性的。
而從藝術品的主體來說,可設立藝術品投資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管理?;鸸九c藝術品拍賣公司形成互動。但現行的狀況是,國內從藝術品投資理念到相關體制與制度的建設,都顯得滯后。國際上,金融業尤其銀行界,早已開展了藝術品的貸款、抵押業務,各種形式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藝術品早已納入私人銀行理財產品范圍。藝術品的保險也相當發達,保險公司與受保機構、個人滿足了各自的需求;藝術信托也有選擇地與藝術家合作,給藝術家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務,整個金融和藝術品投資體系極為健全。
就保險而言,國內還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愿意承擔藝術品保險業務。當然,這里有對藝術品本身價值的認定問題,有藝術品真偽鑒定問題,更有缺少對藝術品保險的管理辦法等等。
但曙光已經出現。三年前,國內一些金融機構已開始試水。來自西安的“藍馬克”藝術基金就以50萬美元收購了劉小東的《十八羅漢》組畫,標志著國內藝術基金已經投入運作。去年,民生銀行推出“藝術品投資計劃”一號產品,成為國內第一家涉足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銀行金融機構。
藝術品如何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范圍、藝術品怎樣成為金融工具、藝術品市場如何金融化等課題,已進入了公眾的視線。正如一位金融業專家所說:“藝術品投資離不開現代金融,西方的藝術品市場離開銀行業是難以想像的。藝術品是金融界與資本市場都不可忽視的金融產品。”在國內,藝術品如果可以成為金融抵押品,就可以通過基金的方式成為公眾的投資品。
由此可見,藝術品金融化的是一條必由之路,雖有挑戰,更有機會。藝術品的流通,時下除了拍賣,別無它路。那么,何不試試藝術品擔保、抵押等多種金融工具,真正建立起我國的藝術品流通體系。
藝術品“按揭”在國內亮相
“按揭”一詞,來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房地產行業,即購房者先預付部分房款,將所購房屋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這種先住房后付款的“商品房抵押貸款”的做法,海外稱為“按揭”,也是國際上一種通用的做法。然而,從今年六月開始,國內中菲金融擔保公司繼去年在拍賣會上首開當代書畫金融擔保先河后,又推出了當代書畫金融按揭服務。引起了金融業的極大關注。
該公司對價值在十萬之上的書畫藝術拍品提供按揭,預付50%,還貸期限為一年,按中國人民銀行當日利率計算。當然,按揭所購拍品,在未還清貸款余額之前,拍品暫時由拍賣公司保管。
由于當代字畫在藝術品投資中,更趨向于大眾化,因此,書畫按揭的金融服務一經推出,引發了普通工薪階層的投資欲望,也為藝術品市場進入消費時代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由于金融業的介入,將擔保、按揭理念引入藝術品投資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拍品的真實性得到了有效保證。比如,一年內,如買家對拍品的真偽表示質疑,經拍品公司驗證,可無條件全額退款,保障了客戶利益。而且,買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需要對其所購拍品進行擔保和按揭,擔保費是貸款額的2.5%。按揭服務為客戶分擔了資金壓力,呈現出雙贏的局面,將會推動更多金融企業與藝術品投資者進入這一領域。
嘗試藝術品證券化
住房證券化已在銀行界初顯端倪,那么,藝術品是否可以作為資產證券化的另一種模式進行嘗試?
藝術品證券化必須滿足“能在未來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這一核心經濟標準。發起機構通過受托征集到一定規模的藝術資產,進行一定的組合結構安排,將資產兌現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后重組,將該現金流“真正銷售”給一個遠離破產風險的特設機構,再由這一特設機構組成藝術品產權證券化產品進入證券市場。
比如說,將齊白石、李可染、徐悲鴻早年的同一時期作品組成一個證券資產,再將其拆分成10元一股的IP0藝術品證券上市產品,按現行的此類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正溢價率計算,年增值率在60%左右,這個60%就相當于股價的同期利潤比的預期保障。也就是原來的畫價是上市公司的正比資產,行權期的市價,通過股價的買賣,就是利潤增值盈虧的分配得率;行權到期的市價,就是每股的凈資產價值。因藝術品的證券產品,具有實在的市場價值,所以參與這個證券市場投資的人,其風險是有所保障的。只是要注意的是,如何科學地建立藝術品的真偽價值評估機制。發起機構在藝術品證券化中,最大的利益是可以依靠其藝術品的產權在證券市場直接融資。而藝術品市場各方都可以在這個證券化的投資市場里,獲得公開、公平、公正的藝術品增值體現,同時在完成藝術品證券化產品的融資中,實現全社會藝術市場的建設目標。
可以說,金融與藝術品的對接,在目前的中國還剛剛起步。其實,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介入藝術品投資市場,可以有多種形式,除擔保、典當、按揭、證券化外,還可以收藏優質藝術品,贊助大型藝術活動,為藝術品投資人擔當理財顧問等,通過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合作,銀行樹立自身的品位與形象,也可獲得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一塊蛋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