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功《行書對聯》

啟功《仿米家云山》
盡管啟功作品為國內書畫拍賣之常客,北京永樂在推介其31日春拍重點時還是充滿自信地提到“啟功專題”,稱其質量實乃上上乘,內行自應心中有數而不會輕易錯過。
啟功先生〈1912-2005〉生前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國際交流繪制作品,他曾風趣地說:“我這里是禮品制造公司。”當然,作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文物鑒定家、詩人,啟功書畫確實是送禮佳品,市場價值日益提升。然而,從學術角度而言,他的藝術造詣極高,在當代藝壇上獨樹一幟,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今年永樂春拍,挑選了近十幅(Lot 50-57,書法、山水)啟功先生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書畫精品,充分展現其藝術成就,以饗同好。
啟功,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他是一位純以自學成材的學者。年幼時,祖父疼愛他,讓他拜雍和宮的老喇嘛為師,可惜因家境中落,最終無力求學。1933年,21歲的啟功盡管沒有讀完中學,而筆下的書畫文章卻十分出色。陳垣幫他找到了在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的工作,然因文憑問題而被辭退了。走出校門,他終日習書作畫,并以此為生。1935年,又經陳垣介紹,啟功站上了輔仁大學美術系的講壇。可惜又因沒有文憑,而被再度辭退。兩次被“炒”的啟功并未心灰意冷,他更加自強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實學。最后再經陳垣的推介到輔仁大學任教大一國文。他第三次,并真正地站上了講臺,且成為一位沒學歷的大學教授。他以在講堂上的幽默風趣,殷切關懷,淵博才情,辯才無礙,贏得了無數青年的愛戴,培養了不少人材,貢獻良多。
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啟功先生很早就名滿學界和書畫界,在全國也堪稱婦孺皆知。這從他于2004年5月8日目驗于戊寅仲夏(1938)年所繪《仿米家云山圖》(左圖)(第53號拍品,估價500,000-600,000元)談話記錄中可見一斑:“這張畫是我畫的,嚴格說,不及格。當時由中國畫學會組織的,會長是周養庵。作品在北京中山公園今雨軒展出。我的這幅畫是掛在東邊平房內的,這次畫展還有評獎活動,我的這張畫得了個所謂的三等獎。畫雖然不及格,但是所臨米帖未落一字,寫得還算整齊吧。”所謂“不及格”,當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辭。此畫雖是26歲之作,卻筆墨淋漓,毫無稚嫩之氣,深得米家之精髓。在對前賢畫理的透徹理解和相當成熟的技法修養之外,他還成功地將其“胸襟蘊蓄”的品性發諸筆墨,境界不凡。啟功先生由于教務繁忙,加上潛心學術研究,所以畫作并不多。而且他的山水畫多為小幅逸品,罕見大幅。此幀《仿米家云山圖》是難得一見的較大尺幅的山水作品,堪稱是啟功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人知道啟功,多是因為他字寫得好,故被譽為“中華第一筆”。不過,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字不如畫,畫不如文物鑒定”。誠然,啟功是我國著名的文物鑒定家,他對于古代書畫和碑貼的鑒定尤為專精,獨具慧眼,識見非凡。他曾受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的委托,主持鑒定小組,與其他幾位專家一起,對收藏在全國各大城市博物館的國家級古代書畫珍品,進行了全面鑒定和甄別,為國家整理、保存了大量古文物精品。他對古代書畫深入淺出的研究,大大裨益了繪畫創作,在將古代巨匠大師的養份兼收并蓄后,他運筆用墨都游刃有余,就是這幾幀小幅《仿古山水》(第55號拍品),也無法掩蓋其曠達的胸襟,而滲透著一種書卷味,既包涵著淵博的學問修養,亦包涵了文人的逸氣。
書法依靠線條布白的變化來表現形式、情感、意境,不像繪畫還可以用自然物象的形神來對照比較。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欣賞書法更為抽像而令人不可捉摸。然而,“曉書”之人自能體會出啟功先生書法中對點、劃、轉折等細微處的深厚功力。其作品韻律優美、意境深遠,結體得當,筆畫遒勁而俊雅,布局嚴謹而舒張,使觀賞者覺得余味無窮,而其修養學問已隱于作品且“滲透”了出來,“散發”了出來。
欣賞啟功先生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能使我們感受到先生數十年的書法實踐與研究的心路歷程。他的書法藝術成就與其對碑帖的精辟研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這首詩是他有感于過去多少鑒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先生一生臨習了大量碑帖,尤以臨習趙孟頫、董其昌、柳公權、歐陽詢、智永等最重。從先生早期山水畫作的題識中(第52號和55號拍品),我們不難窺見他早年對米字的偏好和欣賞。而他所書的米字,在兼備八面出鋒,風墻陣馬之爽利的同時,隱隱揉合了趙字的穩重與靜逸。雖行筆偶顯稚拙,但觀者也不得不驚嘆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能對書法有如此高層次的理解與詮釋。
啟功先生對歷代法帖、碑帖的臨摹與參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達到至真至純的境界。此時期的書法作品,淵雅而具古韻,書于八十年代的《妙語對幅》(第50號拍品)和行書對聯(右圖)(第54號拍品,估價280,000-300,000元),便是此時期的典型作品。其“用筆盡筆心之力,結字聚字心之勢”,純靜利落,頗具高古之氣。進入九十年代,啟功在精通歷代著名書家之特色和各時代書法體勢、風格的基礎上,開始自成體段。這時期的書法結體拉長以造勢,而參用董書“通靈”的用墨和章法布局,而使作品動中寓靜,饒有書卷氣息。從《題金冬心畫卷》(第51號拍品)的書法中,觀者自可領略其一二。
啟功先生對古人書法的理解,在他的眾多書法理論著作中均有詳細闡述,更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有其獨特的見解,影響深遠。他從汲取前人大師的藝術精髓中,積淀了深厚的功力并結合自己的天性和審美情趣,最終形成了“啟體”。綜觀二十世紀的中國書法史上,毫無疑問,啟功先生是杰出的書法家。先生可以做到把“管閣體”寫得既有隸篆的雄沉厚樸,又有行草的飄逸迭宕,同時還有自己的肅穆守規,匠心獨運,何其難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