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油畫價格動輒數百萬美元,藝術展如商品展銷會般遍地開花,不起眼的藝術品被媒體炒成天價……當代藝術品市場曾經火爆如此,卻鮮有人關注藝術價值。如今,面對全球金融危機,藝術品價格下降,投資者熱情消減,人們的目光終于重回藝術本身。
藝術市場的幕后推手
去年9月15日,就在美國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數小時后,蘇富比(Sotheby)拍賣行在其倫敦總部進行了該行歷史上最為揮霍的一場拍賣會。英國本土的藝 術家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223幅新作總共拍得了2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歷史上單個藝術家、單次拍賣所得最大數額的10倍以上。這場拍賣會的成果對于穆格拉比斯家族的 父子三人(父親何塞、大兒子阿爾伯特以及小兒子大衛) 并不是一個讓人咋舌的歷史時刻,而只是他們日常工作中具有高度投資風險的一天。在25年的時間里,他們共收藏有超過3000件藝術作品,同一時期最大收藏 量達200多件。穆格拉比斯家族最重要的收藏品就是800余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作品,僅次于匹茨堡安迪·沃霍爾博物館的收藏數量。何塞主要對與“波普藝術”運動有關的藝術家感興趣,而阿爾伯特和大衛則主要投拍年輕 的、仍在世的藝術家的作品,在他倆的操作下,這個家族已經收藏有近150幅赫斯特的作品。
在這場拍賣會上,雖然穆格拉比斯家族沒有任何收藏品參加拍賣,但他們的財富與他們所收藏的藝術家(如赫斯特、沃霍爾)的身價息息相關。他們到場的目的與其 說是看熱鬧,不如說是為抬高這些藝術家的身價煽風點火。大衛解釋道:“我們可能會順手買點東西,但我們希望看到其他的競投者投出高價。”以赫斯特的一幅鯊 魚作品為例:拍賣以200萬美元起價,很快就卡在了320萬美元的關口,而這距離拍賣行400-600萬的最低估價還有一定距離。
就在拍賣槌就要落下的一刻,何塞看見有一個人還在和電話另一頭的競拍人通話,于是舉手出了330萬美元。在這個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之后,各路競投者又紛紛開 始競逐,這幅畫最后以850萬美元成交,現場掌聲雷動。在父子三人看來,他們不懼怕鋒芒逼人的競投者,只怕出手謹慎的競投者。用阿爾伯特的話說就是:“如 果蘇富比高興、佳士得高興,那我們肯定也高興。”
穆格拉比斯的經營之道
穆格拉比斯家族的藝術品味與他們的移民身份有關。老穆格拉比斯是出生在敘利亞的猶太人,后來輾轉哥倫比亞,最后落戶于美國,家族生意從染布起家,直到近年 才專攻藝術品市場。他們所欣賞的藝術品基本上出自一個類型的藝術家,他們對藝術品交易的理念既包含了移民的審美角度也夾雜了移民特有的那種進取精神。老穆 格拉比斯說他們所青睞的藝術家都“代表著真正的美國商業文化”,從巴斯奎亞特、普林斯到庫恩斯,甚至英國人赫斯特也包括在內。
穆格拉比斯家族擁有約3000件藝術收藏品,它們大多被存放在私人倉庫里,而不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作為私人交易商,他們沒有畫廊,也不是任何畫家的代理。 他們每年出入大約100場藝術品拍賣會,剩下的時間則通過畫廊和其他交易商進行買賣。在阿爾伯特看來,如果只買每個畫家一兩幅作品,作為賣家,他們對市場 是沒有影響力的。他說:“我們不會像有的人那樣把藝術品買回來掛在墻上欣賞,我們買來是要做成一個藝術家作品的目錄。”用阿爾伯特的話說,目錄就相當于是 流動資產,“讓你可以掌控市場”。然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穆格拉比斯家族可能會失去這種對市場的掌控能力,因為藝術品市場明顯地進入了不景氣。
金融危機挑戰藝術市場
美國老牌投資公司雷曼兄弟破產后宣布拿出價值2000萬美元的16幅戰后和當代藝術收藏品在佳士得拍賣會上拍賣。這一信息讓許多人捕捉到金融危機與藝術市 場的微妙關系。美國藝術資本集團首席執行官伊恩·派克表示:“很多曾踴躍購買當代藝術品的華爾街人士現在都在擔心失去工作和獎金,而當你的財務狀況受到威 脅時,你要停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購買昂貴的藝術品。”在談到當天金融市場消息(雷曼兄弟破產)和拍賣場狂熱的場面之間的差異時,何塞·穆格拉比斯是如此分 析的:“當希臘和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剩下唯一值錢的就是藝術了。”
藝術品市場是一個以信心為基座的體系,金融風暴徹底動搖了大多數投資者的信心。當投資市場整體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投資性的資金就會從藝術市場中撤離。蘇 富比去年秋拍的不佳表現,很快被認為是全球藝術市場“轉熊”的一個重要標志。但也有專家認為,有珍藏價值的藝術品因為存世量有限,所以并不會因為一次金融 危機就貶值,而只是讓它的價格回歸合理。
盡管如此,穆格拉比斯家族堅持認為,不管藝術品市場如何發展,他們還是可以用現有的方式繼續買賣。有研究資料證明:金融環境不好的時期反而成了藝術品交易 旺盛期,很多人會在經濟危機后購買藝術品,如上世紀20年代末的大蕭條和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藝術品市場表現并不差。這樣看來,藝術市場受金融和宏觀經 濟影響并不是特別明顯,藝術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危機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轉機。在2月的倫敦拍賣會前,老穆格拉比斯就曾表示:“藝術品的保值性比房地 產、基金等其他東西都要好。”
穆格拉比斯家族的經營策略在于,他們不是把“品味”作為是否收藏的依據,而是把是否能影響某個藝術家作品的稀缺度作為是否收藏的依據。藝術品交易專家德奇 認為,這在上升的市場環境中是好的策略,但在下滑的市場環境下是否還能奏效就還有待觀察。很多藝術品以往被認為稀缺,但現在很有可能會一起出現在市場上, 穆格拉比斯家族人為制造的稀缺度將很難奏效。藝術品交易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行當,它是對品味、對真品、對稀罕的物品、對有創造性的物品的買賣,即使在“牛 市”的時候也讓人捉摸不透。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藝術市場的走向如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