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有硯大家賞
◎童衍方
筆、墨、紙、硯為我國傳統書寫工具,乃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之絢麗瑰寶。四寶之中,唯硯特具不朽、不腐、不損之特性,而得以流傳百世,供後人珍藏、觀賞及研究。
文人雅士硯田筆耕,與硯情篤。詩仙李白有“酬殷十一栗岡硯詩”、“宣州石硯詩”等作,宋書畫家米芾著有《硯史》,大文學家蘇東坡有《研銘》等等。至明代,文人玩硯之風更盛,正如陳繼儒所言:“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入清後,製硯工藝越趨精美,而金石學之興起,銘刻內容愈為豐富,既雕既琢,錫以嘉銘。有清一代,藏硯家之多,蓄硯風氣之盛,論硯評硯著作之豐,可謂空前絕後也。
本屆西泠春拍,集明清民國佳硯70余方,端、歙、洮河、澄泥、松花石、紅絲、磚、瓦、水晶、白瓷等質均有,琢製銘記既豐且佳。松花硯有“硯中官窯”之稱,品埒端歙,是清朝鼎盛時期帝王最喜歡的硯石,常以此來賞賜大臣,大臣亦以此為榮。宮廷松花硯數量有限,且大多收藏于臺北故宮及北京故宮。康熙御銘松花石獸面硯為六悅居藏硯,石色綠,質潤澤,硯面飾獸面紋,硯邊圍勾云紋,中規中矩,卻不失氣度。背面銘刻“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藏硯家“靜妙軒”、“龜阜齋”主人為二大名硯收藏家,這次提供七方佳硯,前者所供的“清仿宋天成風字歙硯”為舊坑歙州細羅紋,紋理細密、石質純淨。“清刻老松銀星長方歙硯”色青黑,細潤,墨堂有金星。以浮雕手法在硯左刻老松、樹幹,利用自然銀星斑駁,自成天趣。而“晉·六研齋銘磚研”則以風字形墓道磚琢為硯並銘,取其古樸也。“清蕉葉白端硯”,長方形,硯有蕉葉白、胭脂暈、火捺、玫瑰紫青花等名貴石品,尤其蕉葉白貫穿全硯,實為難得。另有“清仿宋天成風字硯”及“清老坑梅花端硯”。後者梅花坑雲蝠端硯,以硯眼雕琢成形態各異之蝙蝠,襯以流雲,頗見巧思。仿漢瓦筒瓷硯,瓷質細密堅實,施深果綠色,配以金漆木硯盒,豔而不俗。
上海文物商店供硯多方,其中“清乾隆·御銘仿宋天成風字硯”製作精到,完好如新,配以紅木嵌玉天地蓋,自有一股寶氣。明何震、陳公密、懷米山房、陸育等人銘記的“天然雲硯”,漆盒長銘、氣象靜穆。硯面因材巧雕,具天然秀雅之趣。正如銘之所曰“不矩不規、似全似半、精蘊內函”。硯側有銘記曰“紫洞泉中得珍天然雲研”,另有“雪漁珍賞”、“陳公密藏”、“懷米山房所藏”等藏記。“清松貞女史、來碧山人銘端硯”、“清蒼龍戲水端硯”,亦為硯中佳品。
唐雲先生為著名書畫大家,亦是馳名海內外的收藏家,與硯情有獨鐘,藏硯、銘硯無數。本場拍品中的“夔龍紋歙硯”細潤如玉,背刻乾坤和三羊,意為三羊開泰。此硯質佳工美,洵出自名家之手。唐先生在紅木硯盒上畫風竹一竿,渾然一片玲瓏,由雕刻名手鐫刻,可謂珠聯璧合。唐云、李東海刻梅花端硯,硯額唐先生題“墨池春,丙辰長夏東海制硯,唐云題。”背面畫梅,疏枝繁花,迎寒開放,十分悄麗。
陸儼少先生為一代藝術大師,其“自用澄泥硯”作銘曰“我不焚惟此之存。乙卯春日儼少自製銘,卓雲刻。”紅木硯盒上陸先生寫梅一枝,虬枝橫斜,紛葩爛漫,有空谷深林境界。陸先生銘畫之硯絕少,此硯尤為藏家所重。
“徐世昌銘、徐世章藏風字形端硯”,硯質細膩溫潤,雕工古雅大氣,配黃花梨木整挖硯盒,硯之珍貴由此可知。惜徐世昌收藏款“濠園藏”在文革中被磨去部分,但其非凡氣勢,仍依舊矣。
除此以外,本屆拍賣名硯尚多,收藏之趣,因人而異,希望諸藏家能選中心儀之佳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