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銘 太極系列·十字手


這項由日本親和拍賣發起的“集結式”拍賣是于去年11月首度在澳門推出的。由于天時(遭遇百年難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地利(澳門與香港相比還是遜色不少)還有人和(香港已是全球第三大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不利因素,“亞洲拍賣周”最后還是決定在今年第二屆舉辦之際移師香港。相比之下,今年香港“亞洲拍賣周”在規模上吸取去年經驗之后穩重了很多,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縮減。
不過,首屆只有3家拍賣行參與實際拍賣,今年除日本親和、臺灣金仕發、韓國K 拍賣之外,又新增了新加坡Larasati的身影。另外,從拍品數量上看,本屆只推出了146件當代藝術品,與去年相比足足少了三分之二。不過,臺灣金仕發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筑尹告訴記者,雖然拍品數量大幅減少了,但卻在質量把關上呈現出一個“精”字。
她介紹,這次4家拍賣行所提供的拍品涵蓋了“海內外華人藝術”、“臺灣本土藝術”、“臺灣當代”、“中國當代”、“日韓、東南亞當代”、“雕塑”、“版畫”、“攝影”等豐富的藝術品類。這樣的安排,同其初衷一樣,希望能給業界人士和喜愛藝術的人士提供一次全面接觸亞洲各國當代藝術良機。
其中,日本親和上拍39件作品,幾乎都來自日本的當代油畫、版畫、攝影和紙上作品,還有一件蔡國強的《火藥 NO#8-59》,估價為4.8萬至9.6萬港元。另外,日本藝術家北川宏人(Hiroto Kitagawa)的雕塑作品 Miruko Hayakawa,估價為4萬至6萬港元;還有一件則是日本親和估價最高的雕塑作品——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的雕塑PixCell-Zebra,估價為24萬 至48萬港元。
臺灣金仕發只推出了30件拍品,鄭筑尹告訴記者:“我們針對眾多藏家對國際知名雕塑家朱銘始終不減的投資信心與熱度使其太極系列價格在市場上一直高居不下的現象,依然推出朱銘的重要代表作《太極系列·單鞭下勢》(估價62萬至80萬港元),并期望能創下臺灣本土雕塑家藝術新高峰。”而朱銘的木雕作品《太極系列·十字手》和1991年的《牛》也都在上拍之列,其估價分別是62萬港元-100萬港元和18萬港元-25萬港元。還有,同樣享譽國際的華人藝術大師朱德群的作品《幻想的喜悅》,估價為45萬港元-60萬港元。中國當代藝術家黃鋼的《雪瑞佛經》也將現身拍場,估價28萬港元-40萬港元。此外,還有在拍賣市場上頗受藏家喜歡同時又常在拍場上引起激烈競標的邱亞才的作品,其《仕女》估價25萬港元-35萬港元。自我風格強烈,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黃銘哲的《臺灣的貓》也估價24萬港元-40萬港元。雕塑大師楊英風、華人大師陳蔭羆、丁雄泉,臺灣印象派大師楊三郎、張義雄及楊識宏、郭振昌、中國當代藝術家尹坤等…的作品也將現身拍場。
另外,韓國K拍賣和新加坡Larasati分別推出40件和37件作品,大部分都是來自韓國本土的當代藝術和東南亞當代藝術,另外也有一些如安迪·沃霍這樣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