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亮點的21件達利雕塑,最終僅成交兩件小型雕塑;遠道而來的拉丁美洲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的8幅作品,也只賣掉了一幅素描。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全球經濟形勢正趨回暖,但作為奢侈品的藝術市場“春天”還需等待。
“辦出來就是勝利”
“辦出來就是勝利”,這是眾多藏家和藝術機構對春季藝術沙龍的評價。由于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沙龍原計劃中的歐洲許多畫廊“缺席”,他們就另找“貨源”,新組美洲、拉丁美洲藝術館,邀請美國、哥倫比亞、波多黎各、古巴、烏拉圭等國家的畫廊參展。這些異域藝術品,帶給觀眾與以往不同的視覺感受。國內也有部分藝術機構因種種原因婉拒“出席”,沙龍就增加青年的展位,既符合了沙龍一貫堅持“扶持新生”的理念,為一批處于“上升期”的實力派青年畫家搭建了平臺,又使沙龍的展示面積與以往相仿。
為了吸引更多的藏家,拍賣市場也做得更用心。他們改變以往大而化之的“粗獷”作風,向細分的小專題發展。崇源品拍賣公司上周推出了“社會主義好”專題,拍品都是上海知名畫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的作品,內容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成就,其中有黃達聰與劉旦宅合作的“勘測隊”,謝之光的“拆舊軌鋪新路圖”和應野平的“革命搖籃井岡山”等,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這一專題的近20件拍品,最終全部以高價成交。
搶“兩頭”,中間少人問津
“好的東西依然有人要”。在“社會主義好”的專題拍賣上,程十發的“鋼廠新建圖”競拍激烈。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上鋼一廠新建轉爐車間時的場景,表現出了工農兵積極投身建設的滿腔熱情,以及對新生活的無比憧憬與向往,估價為30萬元至40萬元。4月28日那天,拍賣現場座無虛席,經過近二十輪的競爭,最終以168萬元的價格成交,大大超出了拍賣公司的心理價位。在以“品味典雅白玉,共享玉石盛宴”為主題的城隍珠寶玉器拍賣中,出自工美大師之手的新疆白玉籽料手件“路路如意”,也以11萬元高價成交。相對而言,“中間貨”就少人問津。
與此同時,大眾喜聞樂見、低價位的藝術品也受到青睞。今年的“春玉盎然”白玉專場拍賣會上,設立了無底價拍賣,20多件拍品被一搶而光。其中僅三克重的琵琶掛件,因其精巧的造型、細膩的雕工,競價從500元升至2800元落槌。近兩年,當代瓷器以“看得懂”、“買得起”的大眾化藝術品面貌出現,受到了許多入市不久的藏家追捧。在春年藝術沙龍上,“通坊藝術”瓷器機構提供的展品大都貼上“紅點子”。“通坊藝術”藝術總監熊景蘭說:“由于當代瓷器收藏處于剛起步階段,不少物件比較便宜,自然容易受到買家的青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