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廣大的網友朋友大家好!我們現在做客于著名的軍旅書法家張濟海老師家中,進行現場采訪。坐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濟海老師。張老師您好!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久聞您的大名,今天能得一見甚感榮幸。同時也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
張濟海: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同時,我們還邀請到我們本欄目的副主任風云。
風云:廣大網友好!說實在的,張老師,我一到您這家來,首先就感覺到一種氣氛,這個屋里到處都散發著一種書卷氣,連這椅子都好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張濟海: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我們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集中代表。中國的文化體現在各個方面,包括我們的家具啊、裝飾啊之類,這些其實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一致的。書法在這種環境里,可獲得創作靈感。所以,我喜歡這種古香古色的裝飾。不僅是我,我想任何一個喜歡中國書畫的人,和進行書畫創作的藝術家,都會喜歡這種氛圍和這種環境。
風云:感覺到非常的舒服。所以,我要有機會的話,在您這也陶冶一段時間,是不是也會成為書法家呢?哈哈……
風云:書法作為國粹,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發展到今天呈現出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但是如何使書法藝術能持續發展,持續繁榮?理論界一直爭論不休,其中有兩種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一種是主張繼承傳統,一種是主張創新。這兩者在外行看來都有道理,您作為專家和行家怎么對兩者進行評價呢?
張濟海:繼承和創新實際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才叫創新,沒有傳統怎么能夠創新呢?也談不上創新,創新是相對而言的。所以說,只有把傳統繼承好,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它們是一個問題,沒必要分開來講。我在這理解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就是要繼承傳統中優良的部分。傳統里面有優良的,也有糟粕的,毛主席講,有精華也有糟粕。要繼承優良傳統。什么是優良傳統呢?大家公認的好東西。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是金子,這種就是好的東西,大家公認的。像王羲之是大家公認的書圣,顏志卿呢,亞圣。當然,還有好多大家公認的好的作家作品,我認為這些是優良的傳統。那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我們對時代脈搏的把握,賦予作品時代的氣息,再加上,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在創作過程中個性的東西肯定要在書法里有所體現,這樣的話,就自然創新出很多新的作品。我們不是古人,我們生活的時代也不是古代,因此,我們的作品不可能打下那個時代的烙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說,我的觀點就是在創新時一定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去創新,不要進行一些不要傳統、割裂傳統的創作。自己創作一些新東西那叫創造,那不是創新。創造以后那是不是書法,是不是書法藝術,這個要交給歷史去評判,我們現在不好評判。
風云:我明白您的意思,就是說創新必須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才能去創新。
張濟海:并且必須是繼承的優良傳統。
風云:中國的書法幾千年了,可以說像剛才您說的,大浪淘沙。像書圣、亞圣,要超越他們,在他們的基礎上創新,這個從現在來講的話容易嗎?好像跳高中的標桿,世界記錄就到這了,要想超越它,跨越它,您覺的這個難度是不是很大?或者說有沒有可能?
張濟海:我們的書法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比較成熟的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我們的書法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是一代一代的人努力所得的高峰,而不是一個人達到的。古代有一些代表人物,比如我們講書圣啊、亞圣啊等,還有很多的名家。他們每人一生中都創作了很多輝煌成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那么,我們這個時代,能不能超越古人,能不能創造我們新時代的像過去書圣似的那種人物?我覺的歷史發展到一定的時代必然會出現的。不是我們現在非要拔高這么個人物,他沒有,我們拔不了。如果我們能夠扎扎實實地按照正確的路子去走,我想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人物。也許模式不一樣,比如過去以一個人為代表,那么,現在以一個集體為代表。比如我們現在很多的書法組織,像中國的書協啊,民間的研究會啊,書畫院啊,畫廊啊,以及文化沙龍啊,有很多這樣的組織集體。這樣的集體一直在探索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方法,他們有很多新的想法和觀念。這個,我覺的時代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出現一系列人物,我們不要刻意去追求某一個大師,去創造一個大師。像王羲之,也不是創作出來的,是時代自己形成的,時代賦予他這個責任。時代賦予我們這個責任,我們肩上的任務是很重的。談到這個問題,繼承和創新問題,我想再說一點就是,繼承和創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主有次。按照矛盾論的基本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總體上看,繼承和創新是一個矛盾問題的兩個方面,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大家應該在這個方面形成一個共識。現在很多爭論不休的問題是為什么呢?就是沒有認清哪是主哪是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爭論不休,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我認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繼承問題。為什么是繼承問題呢?咱們可以舉個例子,講一下古代人。古代人從一開始上學就是用毛筆字來書寫,基本書寫工具就是毛筆。但是,那時出來的書法家也是寥寥無幾,大家也是很少的。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的國人連鋼筆字都寫不好,你說繼承是主要矛盾,還是創新是主要矛盾呢?這已經很明顯了,繼承是主要矛盾。當然,對個體來進一步講,也有個別是創新為主要矛盾,因為已經繼承的非常好了。在已經寫的非常好的情況下,老是再寫古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面貌怎么可以呢?這個時候,從他本身來講就可能創新是主要矛盾。我剛才講的是整體和個體,他們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反過來講,我們把古人的東西都繼承好了,以后主要矛盾就轉化了,這時創新成了主要矛盾。現在我們不要籠統的去講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我們從總體上看,繼承是主要問題。
風云:對您的話我可否這樣理解:創新是傳統的延續,今天的創新就是明天的傳統,他們之間是一脈相承的。有發展就一定有超越,但這種超越一般不是體現在某一人身上,而是體現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身上。至于創造也許就不屬于書法的范疇了。另外,在臨帖的事情上,有的講究“入帖出帖”,有的則認為“臨帖甚至讀帖都沒有必要”,可見兩種觀點的分歧還是很大的。因此我們想請您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談談您對這兩個觀點的看法?
張濟海:不主張讀帖,這個觀點我還沒有看到。但不主張臨帖的觀點我看到過,他們提出臨帖容易臨死,主張自己去發揮自己的個性,個性任意的發揮,想怎么寫怎么寫,有這種觀點。這種觀點在這個時代的學術界里來講也是一種傾向,也有一些人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認為從整體上看,從學術探討上看,有這么一股力量活躍氣氛也是好的。
風云:既然我們談到繼承,創新,但有一種現象讓我們十分擔心,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使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寫字,不再會用筆,長此下去,書法將會成為純藝術,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歷史內涵,將會大大削弱。書法藝術將會成為無源之水。再往深里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字,漸漸淡化甚至退出,失去的恐怕絕不僅僅是書法藝術,您怎么看?
張濟海:大家盡管不寫字,(因為有計算機寫漢字少啦,或者不寫漢字啦等原因,)如果我們在進行超前教育,作為一門藝術教育它的話,這個藝術就不會消失。為什么書法在日本比在中國地位高啊?日本注重教育。怎么能夠把我們中國的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世界上獨有的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呢?就要注重教育,靠全民、國家的重視與參與。寫字是在運用,書法重在藝術欣賞。
風云:對,在升華。
張濟海:對,在升華。藝術以門類列入課堂的話是可以繼承的。
風云:有音樂課、繪畫課,為什么不可以有一個書法課呢?尤其是國粹。非常感謝張老師抽出這么長時間來和我們一起交流。今天的談話真是余尤未盡,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咱們下次再聊。
主持人:不難看出,張老師不僅是有名的書法家,理論家,而且有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實在令我輩感動,最后,祝張老師藝術之樹常青,祝我們的書法藝術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