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品《高瞻》局部 69.4萬元

吳作人真跡《登峰》局部(細觀立石與遠山的處理)
隨著近年國內書畫造假、販假的不斷泛濫,近現代國畫大師吳作人的書畫偽作也在拍場不時涌現。特別是他擅長的熊貓、金魚、牦牛、駱駝、鷹等“招牌”題材,在國內拍場屢有贗品上拍,有些還拍出了不俗的高價。尤其是自2008年開始,假冒吳作人的書畫偽作數量明顯增多,成交價也不斷上升,所以有必要引起藏家投資者的高度警惕。
據雅昌藝術網數據顯示,近年海內外上拍吳作人拍品共計2139件,已成交1179件,成交率55%,總成交額高達1.62億元。除《解放南京號外》、《金色的海洋》、《裸女》等幾幅油畫超百萬元成交外,絕大部分中國書畫拍品都在20萬元以下,超出百萬元以上的國畫僅有一兩件。2007年、2008年,國內拍場超10萬元的吳作人拍品達50多件,其中中國嘉德08秋拍的《長驅遠蹈》(100.8萬元)突破百萬元大關,北京歌德08春拍“王大山珍藏書畫專場”中的《低昂》因來源可靠拍出了80.6萬元的不菲高價,同場的另一件《藏原牦運》也以44.8萬元價格成交。總體看,因駱駝、牦牛、鷹的成交價略高于其它題材,造假的數量呈上升之勢。
應該說,真正觸動筆者寫此文的是不久前吳作人的一幅偽作竟然登上了某家大拍賣公司圖錄的封面,最后還順利高價成交了,可知當下吳作人國畫造假拍假的嚴重性。
2008年底,一件名為《高瞻》的吳作人鷹石圖印上了某公司四季拍賣圖錄的封面,并最終以69.4萬元拍出,該件拍品其實是一件并不高明的偽作。《高瞻》尺幅為139×69cm,紙本設色,立軸。畫一鷹立于高聳的凸石之上,右上角題篆字“高瞻”,下屬行書款“作人圖”,款下鈐“吳作人”白文印,畫右下側押朱文印“風景這邊獨好”。該拍品無論書法還是畫技,都十分拙劣,同吳作人的真跡相去甚遠,不過是一件拙劣的中低仿而已。
首先,最先露出馬腳的是拍品“高瞻”兩個篆字,根本不是吳作人的篆書用筆。大家知道,吳作人真正開始大量中國畫創作是在上世紀50年代末,這一時期他題畫時還沒有使用大篆體,題畫用的都是行書。50年代末、60年代初,吳作人對篆書特別感興趣,開始大量臨帖,他特意請人刻了一方“五十以后學篆”的印,先臨《毛公鼎》、《散氏盤》,后學《石鼓文》、《泰山石刻》、漢繆等,每天早起即臨池不輟,用盡一刀刀的毛邊紙,使他的篆書寬博雄厚,氣力彌漫,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已非一般書家可比。在《吳作人誕辰百年紀年展》上,還特別展出了他的許多篆書臨作,讓人感慨一個畫家竟對書法下了如此深的功夫!吳作人的篆書從鐘鼎文而來,“多潤少枯”是其篆書一大特點。拍品“高瞻”二字用筆纖細薄弱無力不說,且濫用飛白,沒有“漲墨”之法,同吳作人的篆書用筆習慣完全迥異。
其二,鷹的畫法毫無寫實之功。在近現代的諸多中國畫大師中,徐悲鴻和吳作人堪稱是最“融貫中西”的兩位大師,留歐的求藝經歷使他們具備了一般傳統國畫家少有的西畫寫實技巧。吳作人的中國畫既有傳統中國畫的寫意概括簡練,又不失西畫的寫實與準確,他畫的鷹強調外形的準確與體積感,對鷹爪的描繪非常寫實,我們看他的畫鷹真跡《登峰》中鷹爪的畫法,一派寫實,筆墨精良,爪的明暗向背刻畫細致,爪與石的銜接交代清晰,展現了吳作人超人的寫實與觀察能力,不愧是中西學養深厚的大師。反觀拍品《高瞻》,毫無明暗體現,缺乏體積感,筆墨更顯粗糙,線條蒼白無力,兩只鷹爪的穿插沒有體現,鷹爪與立石的銜接交代也毫無章法,哪里是大師的真跡,分明是三流的仿制罷了。

吳作人真跡 《展翅》畫局部

拍品《藏原牦角》
其三,立石與遠山的勾染點苔就更乏大師的畫法。我們看《登峰》和吳作人另一幅畫鷹作品《展翅》的畫石局部,勾、皴、點、染無不有度,設色也十分講究,遠山也層次分明;再看拍品《高瞻》,石的設色過淺,點染也毫無章法,遠山的筆墨表現更有失簡單了。從上述種種對比不難看出,此件69.4萬元拍出的《高瞻》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偽作!
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拍賣圖錄的說明中特別注明“附入境單”,這是當今國內拍場中造假、販假慣用的一大伎倆,試圖以“回流”來證明拍品的可信度。真搞不明白,拍品的真偽與“入境單”有什么必然的關聯?!這幾年從“海外回流”的假畫難道還少嗎?
當前市場中除了假《鷹石圖》外,牦牛圖也是大量造假的一個題材,《藏原牦角》鏡心正是此類中的一件。比較而言,吳作人是近現代中國畫大師中十分善于用墨的一位大師,一方面他借助濃淡不同的墨去表現動物的軀干和體積,另一方面他的國畫的一大突出特點就是“敢于留白”,正如他自己所說“知白守黑”。黑白分明,墨色豐富,巧妙留白,是吳作人國畫的一大特色,如他畫的駱駝、牦牛,都屬此類,體現了他用墨獨特的非凡技巧。在青藏和西北的幾年旅邊,可以說是吳作人一生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時期,四腳離地而奔的牦牛,無邊大漠中的駱駝,都化為他筆下的精靈。吳作人畫的牦牛,以大筆掃出牛身與牛尾,牛角與腿蹄不失骨感,牛頭留白處理格外精妙,極具寫意概括之奇,每每寥寥幾筆,牦牛的野性陽剛就表露無遺躍然紙上了。而拍品《藏原牦角》不僅墨色含混不清,用線也凝滯造作,四個篆書大字間架結構也比例不合,矮粗不堪,與真跡有天壤之別。
2008年10月,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吳作人百年誕辰紀念展》,從中可以系統全面地觀摩到這位近現代繪畫大師的藝術全貌,欣賞到他的諸多真跡,對有興趣收藏吳作人作品的買家來講,實在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近年拍場中吳作人的書法偽作主要有對聯和信札兩大類,雖價位不高,但數量卻相當可觀。相比較而言,吳作人的篆書真跡更有收藏價值,行書多屬“手寫體”,個人風格不太突出,其信札更多價值在美術史研究方面。2008年歌德春拍“王大山珍藏專場”中一幅“石磚室”曾以5.3萬元成交。
目前,市場中吳作人書畫贗多真少,藏家應細加分辨,多觀摩真跡,才能避免買假上當。對于吳作人這樣一位“中西兼備”的大師而言,眼下的市場價位還是比較低的,未來真跡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