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圓頭圓腦的小男孩,身邊站著一胖一瘦的日本軍人。這是一部溫州動畫片《抗日小奇兵》的動畫主角原型。
但杭州小奇兵卡通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導演李凡,眉頭卻沒舒展過。“做動畫片沒想到會這么難。”他說,博覽會上,來洽談的公司只有3家,也都無果。
出資400萬制作動畫
李凡在動漫界打拼了15年。
2005年前,他有了自己的動畫公司,只有8個人,但創作了第一部屬于他們的動畫片《抗日小奇兵》。
由于成本回收周期長,前期沒有公司肯投資,不放棄的李凡還是向銀行貸款400萬,投資制作這本動畫片。不負眾望,《抗日小奇兵》在2006年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奪得“美猴獎”。
“片子做得太匆忙,從編劇、到結構、到主線都有問題。”李凡并不滿意,認為這部片子只能打到30分。
“不合格”的作品,他不愿流傳。倔強的他,只給了30家電視臺播映權,一集動畫片播映電視臺只出5塊錢,最終他虧本100多萬元。
制作期太短,商業味過濃
一家了解李凡的傳媒公司,想找他參加溫州動漫節,李凡回絕了。
“最近我們要做片子,恐怕沒時間。”李凡說,他是在用心寫人們愿意看的故事。
李凡說,在國外,一部動畫片的劇本要寫七八年的,“我只寫了一年,但投資方已等不及了。”
提到《抗日小奇兵》,傳媒動畫學院動畫系教師黃大為,第一反應就是:“這片子做得很不錯,在杭州動漫作品里,是屬于比較出挑的。”
他很贊同李凡的想法,“想做好片子,一年太短了。通常,這類先鋒導演做的藝術片,票房往往也不是很好。想要真正找到商業跟藝術結合得好的點,還要慢慢來。有時,動畫片所花的代價,遠遠比實拍片多得多。”
而投資商觀念、電視臺的收購價格,他認為,應該重新調整。
-相關一
朱德庸漫畫要加入杭州元素
“今后,我的作品里一定會出現杭州的影子。”昨天上午10點半,現身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名家簽售區的朱德庸表示,他將工作室放在了杭州。
“在杭州,像你們這樣時尚、鮮活、朝氣蓬勃的年輕白領,會讓我產生漫畫元素。”面對杭州美眉,朱德庸說,他要跟杭州讀者多多接觸,從杭州人身上挖掘故事。
由于不是節假日,簽售會現場,成年人占了九成。
“他的《絕對小孩》,能從孩子視角來反映現實生活,童言無忌,讓大人看了很有感觸。”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粉絲余女士這樣評價。
讀者任旭東是帶著孩子來簽售的。他認為,“有的漫畫,其實孩子并不能讀明白,反而大人才能真正理解。”(張秉璐)
-相關二
動漫節永久落戶白馬湖
在湯家橋村、白馬湖湖畔的三角地塊內,將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占地238畝、總投資12億元的特色動漫創意園――中國國際動漫城。
這里,不但是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的核心項目,從明年起,也將成為中國國際動漫節永久舉辦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