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顯祖 《玉茗堂全集》
第一天的古籍善本專場中,500余件拍品以成交率67.9%和成交總額108萬余元的好成績打響本屆博古齋春季小拍頭炮。由于古籍善本一直是博古齋的傳統優勢項目,精品層出不窮,前往現場的買家顯示了相當不俗的買氣。下午1點半開始的拍賣持續了5個多小時,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有的甚至是底價的十幾倍。如,明天啟元年刻本湯顯祖撰《玉茗堂全集》3.4萬元成交,拔得全場頭籌;清光緒多色套印本《杜工部集十八卷》由2000元搶至1.8萬元成交;明萬歷梅墅石渠閣刻本《六臣注文選六十卷》3.2萬千元成交;清拓本《谷園摹古法帖》從1500元止槌于1.8萬元;起價1000元的民國間刻本曾克端撰頌《橘廬詩存十二卷》拍至1.3萬元。從中可見,隨著古籍善本經濟價值的逐年提升,人們對其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吸引了更多的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涉足這一領域,古籍收藏已然成為新的投資收藏熱點。業內專家認為,由于古籍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貨源相對緊俏,因此從投資角度看,其價格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甚至有專家預言古籍價格“10年內不會下跌”。
第二天的中國書畫專場成交率74%,成交金額近145萬元,創博古齋字畫小拍新高。其中,關良的《戲劇人物》以2.6萬元位居榜首;康熙畫家姚宋作品傳世甚少,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蘭竹,靡不精能,安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皆藏其畫,足見金貴,其《人物山水圖》最終以2萬元成交。陸抑非花鳥,無底價起拍,經過激烈爭搶以1.5萬元成交;朱梅邨、鄭慕康等冊頁拍得1.3萬元。黃山壽山水、汪洵行書成扇,品相雖有破損但畫面精細,仍傲然以1.4萬元成交。
“無底價”策略順應買方市場
蔣平表示,博古齋這次春季小拍有這樣的表現的確讓他們當事人也出乎意料。以往這樣的小拍現場最多2/3的位置被占滿,而這次不僅場內無空位,到場客戶甚至坐到了外場,近乎到大門外;而過往小拍售出的競標牌一般都在160個至180個,而本屆小拍竟賣出了260多個牌子。
何以博古齋春季第一拍小試鋒芒,效果就如此喜人呢?蔣平表示,究其原因與經濟大勢似乎有所回暖,買家期待蠢蠢欲動,場外資金依然相當豐沛不無關系。
另外,他認為其中更重要則還在于博古齋這次在拍品質量的把控上比以往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因此不少行家看完預展后都表示這次的拍品整體質量起碼比原來提升了1至2個檔次。如此口口相傳,消息不脛而走,也是現場買家火熱的誘因之一;除此之外,蔣平透露,博古齋這次為小拍并沒有擴大宣傳力度,但是在招商上卻取得了新的突破,吸引了不少新的客戶源進場,而且大多都是圈內比較有實力的行家。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蔣平指出,就是印證了“無底價”策略的實施。他告訴記者,這次他們在古籍和字畫上近40%拍品都采取了無底價的方式(按照博古齋的慣例,這就意味著古籍是50元起拍,字畫100元起拍)。此等具有誘惑力的起拍價怎不引來爭相競拍?
蔣平表示,此時有小拍火過大拍之勢,無底價拍品就沒有在50元或者100元成交的;現場顯現大量買家都擁有資金,那些品好檔高的佳品依然被大家你爭我搶,毫不相讓,無一遺漏。他說,此時在市場上能引火熱買氣的物品還是應了那句“兩端論”:要么就是品質好、檔次高的精品;要么就是低端但價格便宜的一般物品。他認為,從嘉德拍賣到近期多家公司的小拍都可以預見,買家們的信心已在逐漸恢復之中,此時不少行家已有抄底之勢。到底藝術市場何時能見云開,拍賣公司們的困境何時能緩解?還看春拍!蔣平表示,博古齋將對6月下旬的春季大拍抱有更為積極的信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