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拍賣市場的老行尊說,取消拍賣,甚至退出拍賣領域,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期,廣州每月也至少舉行一到兩場大大小小規(guī)模的藝術品拍賣會。這位老行尊認為,廣州藝術品拍賣正經(jīng)歷一場“大洗牌”。
拍賣公司難為“無米之炊”
對于銀通退出藝術品拍賣,廣州的同行頗感可惜,也倍感危機。“銀通在廣州雖不是最大的拍賣行,但進入市場較早,積累了不少畫家、收藏家資源,退出有點可惜,但其實也不出奇。”一位拍賣行的老總說,多年來,廣州一直缺少一流拍品,藏家惜售現(xiàn)象很嚴重。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趙榆向媒體透露,目前中國內地的收藏家只是吸納,不肯釋出,還處于惜售的階段。拍賣公司征集精品的渠道越來越窄,能征集到精品的空間越來越狹小。可是拍賣文物藝術品公司的數(shù)量卻是越來越多,造成僧多粥少的情況日益嚴重,有的拍賣公司已經(jīng)進入“無米之炊”的階段。
一家在廣東頗有實力的拍賣行老總說,今年第一季度,他們收到的委托拍賣的藝術品不到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以花瓶瓷器較多,字畫類大幅減少,特別是名家類的,更是鳳毛麟角,一有人出手,幾家拍賣行競搶“標的”。這也算拍賣行的一景。
今年上半年,廣州的藝術品春拍(夏拍)主要有廣州嘉德、廣州藝拍各自舉行的兩場拍賣會。老行尊說,相比前兩年“冷清”許多。更令拍賣業(yè)感到危機的是,廣東大大小小有上百家拍賣行從事藝術品拍賣,至少有1/3現(xiàn)在處于虧損狀態(tài),未來兩年的藝術市場震蕩,必然使這些效益不好的拍賣行退出藝術品拍賣領域。
廣州拍賣市場缺大買家
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景氣,并不僅在廣州,北京、香港等主流拍賣市場也開始顯現(xiàn)。香港佳士得2008年春拍的總成交額達24億港元,但秋拍時萎縮到了11億港元;中國嘉德春拍成交額高達9.9億元人民幣,秋拍卻下跌至3.6億元。“北京、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都沒‘飯’吃,二線市場的廣州就更困難了!”一位拍賣行老總說。
一位知名畫家更是坦言,自己的畫在廣州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拍不出好價,而且成拍率很低,近半作品拍不出去,但是拿到北京、香港市場,結果大為不同,雖然價格沒有以前的高,但是也比廣州高很多,而且成功率達80%。所以,現(xiàn)在只要知名度高的畫家都不會選擇在廣州拍賣。
對于廣州拍賣行缺乏精品,拍賣行分析原因認為,主要是廣州缺乏大買家。珠三角地區(qū)大部分是三來一補外貿(mào)企業(yè),金融海嘯對他們影響特別大,資金短缺已經(jīng)讓他們企業(yè)的經(jīng)營遇到了困難,恐怕沒有閑錢買藝術品。另一部分不缺資金的企業(yè)家卻缺少信心,在這種時候可能也不敢貿(mào)然入市。還有一些投機型的買家,往往是藝術品火的時候投資藝術品,股市火的時候投資股市,這一波股市行情讓其中不少人套牢,藝術品中間商們則會采取更謹慎的態(tài)度……
今年拍賣行業(yè)重新洗牌
“金融危機與拍賣市場不景氣只是巧合! ”趙榆這樣認為,以前的藝術品拍賣泡沫太多,現(xiàn)在必須回歸理性,市場才能發(fā)展。
趙榆說,由于藝術領域本來就存在著虛高,有泡沫現(xiàn)象,而當泡沫破裂,藝術品市場上的炒作也少了,也是造成拍賣額下降的因素之一。如今的買家沒錢于是惜金,賣家怕虧于是惜售,這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市場也就好比到了一個真空狀態(tài),于是整個市場就出現(xiàn)了一片低迷的狀態(tài)。
拍賣業(yè)人士均認為,2009年拍賣市場必須重新洗牌,目前全國240多家拍賣公司中有很多一年都辦不成一次拍賣會,但是不拍又難保執(zhí)照,所以很多拍賣公司每年只是走一次形式,其實很多拍賣公司目前已經(jīng)變成了空架子。趙榆認為,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公司應該再減少一些,這樣每個拍賣公司拿到精品的機會就會大一些,最好像國際上那樣只有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這樣在精品稀缺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拍賣公司“有米下鍋”。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