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軍
從“春分”到“清明”,“春”的情結在空氣中慢慢彌散開來。
在這樣的季節,讀戴增鈞冬春交替之間完成的幾幅新作,我仿佛看到這樣一副畫面:在詼諧的慢板作為“引子”輕輕奏響之后,一葉小舟從漆黑的深夜啟航,向黎明駛去。然后,當海平面升起第一輪日光的時候,又悄悄返航。在執著地往返于白晝之間的旅途中,“春天”的故事便發生了,并被畫家以映像的方式記錄下來。由此,定格了畫家“春”的“心路旅程”。
黑夜,畫家和詩人一樣都喜歡做夢。白天,畫家和所有人一樣,都不能繼續只有深夜才能做的“春夢”。所以,畫家的“心路旅程”注定像一葉扁舟,要無奈的游弋于夢想與現實、情欲與道德之間。也由于此,夢中所思被改頭換面,焦點的位移與美感的泛化,為城市新興的中產階級和亞文化小資群體,提供了一本包裝優雅的男人雜志。在咖啡與紅酒交錯間,慢慢品味。
“心路旅程”始于夢幻,止于現實。
夢是復雜、細膩而又自相矛盾的東西。是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成就藝術家的搖籃。但是,夢不能失去控制。如果失去控制,災難便可能發生。所以,畫家的夢境常被置換為另一種物象,看似與夢無關,其實內隱的意義便是畫家真實的訴求。世界可以同時存在兩個極其相像的人,但不可以同時做同樣的夢。深埋心底的潛意識是夢的主宰,同樣也主宰著畫家獨立人格的形成。在夢境中,畫家的潛意識始終都在勤奮的工作著,這樣的工作雖然被現實所監管,但是,只要潛意識在起主導作用,這個夢境所呈現的畫面就一定能被標識出來,特立獨行。
“心路旅程”編織“春天”的故事,“春”是夢幻永恒的主題。
“春”,是一盞明前的香茗。洗盡纖塵之后,慢慢浸出的芬芳,輕輕的,在唇尖游走。/ “春”,是一壇塵封的醇醪。不經意間飲下,久久不散的醉意,深深的,在心底永駐。/ “春”,是一縷淡淡的煙草。在柔柔的燭光里,伴著咖啡繚繞,遠遠的,讀你的味道。/ “春”,是一首古老的宋詞。歷經歲月流轉,與生俱來的恬靜,無奈的,讓人不能忘掉。
我欣賞小戴“春天”的故事。同樣,我也關注小戴“心路旅程”的軌跡。
真實的情欲、真實的現實、真實的男人,在春季,交響真實的夢幻。
“心路旅程”,一路走好。
2009年4月11日于西雙版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