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品位是數字不能表示的
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
資產的多少早已不再是企業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了。資產的數字可以留給榜單去決定。但是藝術的品位,是不能用數字來表示的。企業家們對于藝術品的熱衷程度永遠不減股票,藝術品的價值是可以揮發的,是會被感染的。珍藏藝術而非玩藝術,這個市場才能活絡起來。
俏江南集團董事長張蘭
大浪淘沙,蓄勢待發
曾經在2007年11月以2200萬元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一舉拿下中國當代藝術家劉小東的巨幅油畫《三峽新移民》的張蘭,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收藏者和贊助者。對于未來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她用了8個字:大浪淘沙,蓄勢待發。她指出,很多不懂藝術的人只把藝術作為一門生意而不是作為生命來經營的,最后終會被淘汰出局,真正好的畫廊、好的藝術家才會凸顯出來,比如北京798藝術中心最近關掉的60多家畫廊就是淘洗后的結果。
不過,張蘭樂觀地表示:“盡管這一年里,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明顯滑落,但是我覺得畢竟我們都還年輕,過去的不成熟被國際炒家利用了一把。對于中國的藝術家、收藏家來說,也別失去信心。未來肯定是屬于我們中國的。”比較偏愛當代藝術的她認為,現在是一個關注當代藝術的好時機,投資任何事情都沒有投資藝術品來得保險。
飛龍國際董事長盧津源
保值和增值是主流
盧津源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購買藝術品用以保值和增值才是主流。玩藝術品的人是推動這個市場的人,現在這個市場需要冷靜,玩的人也需要冷靜。他說:“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很重要。我自己收藏東西,不會去看這個作品是誰做的,價格是多少。而是實實在在的去看這幅畫的畫功如何。要真的有真才實學的作品,我才會去購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