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收藏的蕪湖市民多不多?他們對藝術的熱情高不高?這從當天蕭瀚談藝術品鑒賞與投資的講座現場氣氛就可見一斑。當天上午,天氣陰冷,下著小雨,卻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前來聽講座的熱情。離開講還有近1個小時,就已有聽眾陸續來到講座現場耐心等待,第一排的位置也早早被人占領。在蕭瀚講課過程中,不少聽眾都拿出了筆記本,用筆認真地記下了他所傳授的知識。
據蕭瀚介紹,近年來中國書畫藝術市場日趨熱絡,人們對字畫的收藏和投資意識也普遍提高。但是收藏市場仍處在初始階段,與國際市場接軌尚有距離,同時,畫價的虛假和低劣的操作手段使得收藏市場較為混亂。在此次講座上,蕭瀚結合自己16年來在國際畫壇和藝術市場穩步成長的經驗與體會,從藝術與市場之內在衡動、當前國際藝術收藏之現狀、中國傳統繪畫的國際地位、藝術品風格和品牌的衡量尺度等幾個方面入手,向蕪湖的收藏愛好者深入全面地講解了藝術收藏與鑒賞的相關知識。
“真正的收藏是私人空間中的無償行為,無利益上的動機,也不顧及周遭的意見,純屬個人愛好、性向以及情趣。”講座開頭,蕭瀚開宗明義地向大家闡述了“收藏”以及“收藏家”的真正涵義。他指出,買家和畫商在大陸市場上占了主流,國內大部分喜歡收藏的人其實都有著利益上的動機,收藏是為了日后的升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正確評估藝術品的價值以及日后的升值空間,顯得尤為重要。隨后,蕭瀚向大家介紹了一些知名畫作和國內一些知名畫家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拍賣價格以及認知度。講座中,蕭瀚還帶著大家鑒賞了譬如凡高的《嘉納醫生》與《向日葵》、畢加索的《塞納河邊的女人》、蒙克的《吶喊》等一批世界知名畫家的代表畫作,講解了其中蘊藏的藝術含量、社會價值等。
蕭瀚還就蕪湖收藏市場的現狀做了深度剖析。他指出,目前蕪湖的收藏市場還不成熟,蕪湖企業家投資藝術品的意識較為薄弱,但令人欣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蕪湖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藝術品的投資和鑒賞,專業的收藏協會和收藏雜志也應運而生。可以想見,在蕪湖這樣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和愛好必將推動整個收藏市場的發展和規范,“蕪湖收藏市場大有潛力”。
一場講座聽下來,在場觀眾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一位愛好書畫收藏的黃先生告訴記者,蕭瀚先生的講座讓他了解到,畫作的鑒賞不光是要看畫家運筆的流暢,還要看畫作蘊含的主題與時代的切合度等,講座增長了自己的鑒賞知識。在講座中全程凝神聽講的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大二學生付喆彥烝則表示,自己雖然不是收藏愛好者,但還是專程冒雨趕過來聽了這場講座,覺得從中學習到了很多藝術方面的知識,“我還專門做了筆記,打算回去后好好琢磨”。
中午12點,為時2個半小時的講座結束了,可大家仍覺意猶未盡。趁著蕭瀚先生在臺上收拾講稿的機會,不少聽眾涌上講臺和蕭瀚近距離交流,有的與他合影留念,有的則就收藏方面的種種問題逐一向他請教。
蕭瀚先生之印象詼諧幽默思鄉情深
思維活躍敏捷,語言詼諧幽默,對故鄉蕪湖充滿難以割舍的深情,這是在當天講座上,蕭瀚先生給臺下聽眾留下的最直觀深刻的印象。講座現場,大家不時因蕭瀚幽默的表述而發出陣陣歡笑。當蕭瀚講述自己常年旅德、在異國他鄉無以排遣的思鄉之情時,大家也深為感動。
人在他鄉心系故鄉
蕭瀚是蕪湖人,19歲至當時的合肥師范學院學習藝術,之后便留在合肥工作。直到1988年,也就是蕭瀚在合肥生活工作24年后,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推進藝術革新,蕭瀚毅然放棄了優厚的生活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只身前往德國。蕭瀚告訴大家,自己對故鄉以及祖國的思念經歷了四個層次:初到異國時,他對家鄉充滿無限眷戀,“人在他鄉思故鄉”;在德國生活了五六年后,他漸漸習慣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并有了固定的朋友圈后,“錯把他鄉當故鄉”;隨后,他開始在世界各地走動,到過很多個國家和城市,“不知何處是故鄉”;到了現在,他體會到,不管身在何處,只要對家鄉、對祖國心懷思念,只要身邊有事業和朋友,“心安之處皆故鄉”。
生于蕪湖,長于蕪湖,蕭瀚對美麗的江城充滿眷戀。蕭瀚說,不管是之前身在異國他鄉,還是2004年歸國后長住其他城市,他對故鄉蕪湖的思念一直回蕩心頭。目前,蕭瀚91歲的老母親和兄弟姐妹都定居蕪湖,蕭瀚也經常回蕪湖,在探親訪友的同時也能一解鄉愁。
詼諧講述文化差異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西方一些收藏家對中國畫作的鑒賞也存在一些有意思的“誤解”。講座中,蕭瀚給大家說了幾個有關中西文化差異帶來的小笑話。
蕭瀚曾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完成了一幅畫作,在這幅畫作上,為了體現“無人”的空曠意境,他特地在畫幅上方空出了2/3。這幅畫作受到了一位德國人的青睞,對方表現了明確的購買意向,卻向蕭瀚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將畫上方的空白裁掉?”原來,由于畫作在西方拍賣時是按面積來算價格,德國人看到這幅畫大部分是空白,覺得有些“不劃算”,所以才要求將這種畫家煞費苦心做出的“留白”給裁了。
蕭瀚還有一幅以《佛光》為題的畫作,一位西方人將作品買去后的第二天回頭找蕭瀚,覺得這幅畫“有問題”,因為畫作上象征著佛光的太陽只畫了一半,他認為:“佛光怎么能是殘缺的呢?”蕭瀚耐心地向他解釋說,因為佛光是無邊無際的,所以不能畫全了。對方得到這個解釋后方才滿意而歸。
藝術也可以如此親切
28日,著名藝術家蕭瀚做客蕪湖中江大講堂,就藝術品收藏和鑒賞,向蕪湖市民傳經送寶。
坦言之,對于像我這樣藝術細胞很匱乏的“外鄉人”而言,誰是蕭瀚、怎么識別藝術品,是一個很深奧的話題。自己沒有時間去探索,現實中也缺乏學習的機會。能接受蕭瀚這樣的大師面對面的釋疑解惑,更是想也不敢想。所幸的是,蕪湖有中江大講堂,這絕對不一般的課堂。
這使我想到了自從中江大講堂開辦以來,我們認識了那么多大師大腕們。蕭瀚、于丹、紀連海……以前只能在電視中看到的人,現在來到了鏡湖之畔,和我們零距離接觸。況且,這樣的課堂還是免費的———能當面聆聽他們的宣講,是否免費又有多重要呢。所以,中江大講堂的模式給我們啟發:群眾需要藝術,更需要接受藝術的平臺。而這個平臺,無疑需要相關部門和企業去用心籌謀、合理搭建。
大師大腕們蒞臨蕪湖,讓江城人民大飽眼福耳福。我想,如此親切的藝術會讓市民的精神受到洗禮,城市的文明得到提升。下一回,中江大講堂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蕭瀚解說畫作收藏小常識
如何訂定畫價
訂定畫價可從風格(獨特和雷同、創意、原創力)、質量(精品和一般應酬之作)、年齡(盛年佳期,特別者除外)、產量(一天趕十張和精心創作)、作品經歷(展覽、重要收藏、名人提跋、出版)諸多方面思考、決定適應市場的真實價格。一般須經專家評定→畫商確定→藏家買家認定的3個步驟:專家從學術地位、風格質量、畫壇成就、美術史地位去評出一個價格;畫商根據市場需要、行情經驗、經濟發展境況評定;買家心里推測來確定和修正專家定的價格,進行市場反饋調查,最后加以肯定才算完成價格的訂定。
書畫市場成功的決定要素
書畫市場成功貴在研創獨特藝術風格和確立藝術品牌。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已是一座座豐碑和高山,如不另辟蹊徑,充其量落入某某大師的傳人、步人后塵而已。成功的藝術家都是具有了自己的個性作品,與眾不同的面貌,脫穎而出,這在藝術上稱為風格,但進入市場即奉為品牌。有了藝術品牌意識后還要創造出名家品牌效應,才能取勝于市場。收藏愛好者在收藏時應重視畫作有無獨特風格和藝術品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