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為這場畫廊困境作注腳,上周五,《世界新聞報》記者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北京一家畫廊欲低價出售所有千余幅作品。記者按短信中提供的電話打過去,對方坦承確有其事,并實言“有點撐不住了”。
所有畫作二三折出售
兩天后,本報記者在燈市口大街上找到了這家名為“博藝天雅”的畫廊。畫廊臨街,店面不算大,進門后的兩側墻上滿是油畫,掛不下的則一層層地立在墻根。記者沒有馬上公開身份,只是一幅幅地看畫。
這些畫作有風景,有靜物,無論是哪一類的內容,都以寫實為主,畫面多充溢著一種樸素的美感。尤其是那些靜謐安然的風景畫,讓人一眼看過便忍不住心生感動。雖不敢自認是油畫愛好者,但記者直覺這里面確實有一些好作品。
這期間不時有進來看畫和詢價的人。柜臺內的一位先生熟練地給出不同報價,另一位年輕女孩則根據他的要求,店里店外忙活著。記者留心觀察,發現店內所有畫作的價格都大大低于標價,通常為二三折。
看樣子這位先生就是畫廊的主人。記者拿出名片,向他說明來意,他略有些意外,但隨即坦誠表示,“其實也沒有什么多大內幕,說說也無妨,本身市場就這樣。”
這位畫廊老板姓陳名林。他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自己和五六個畫家簽了約。之前,畫廊的經營狀況很不錯,“奧運會之前,畫廊的流水每月20多萬”。按照他原本的計劃,今年或明年就會將部分畫作拿到拍賣場出售,沒想到趕上金融危機。“過年后一個來月了,基本上就沒怎么賣過。”他說。
北京畫廊業情況不樂觀
“這畫還能便宜嗎?”當記者和陳林聊天的時候,一個女子進來問價。陳林馬上應道:“那是四川美院的一個教授畫的,低于8000不能賣。”記者也上前細看,那幅畫的右下角寫著畫家姓名和作畫時間“2008”,左下角別著的標簽上顯示畫的原價是36000元,畫名《水中花》。
等她走后,陳林對記者說,這位顧客是個內行。她看中的那幅畫有點抽象,畫家現在的名氣也不大。“但真正買畫的人不看畫家,就看是不是喜歡。”
據陳林介紹,北京畫廊業現在的狀況并不樂觀。很多畫廊已經倒閉,包括一些大型畫廊。在798、觀音堂等畫廊集中的地方,都有大幅度降價銷售畫作的情況,有些畫作降幅達70%。
有些畫作,當初收進來的價錢并不低。加上一年幾十萬的房租開銷,給畫廊業者造成了一定的負擔。當然,如果畫廊經營景氣,利潤也很可觀。但金融危機的出現,讓很多人始料不及。由于缺乏資金周轉,畫廊老板們不得不咬著牙拋售畫作。即使這樣,買家也并不多。“拍賣會以前是座無虛席,現在是寥寥無幾。”陳林感嘆說,“拍賣不拍了,也沒人來買畫了。”
陳林想將畫廊暫時退出市場,這樣可以節省下每年20萬元的房租。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將從此告別這一行業,目前的應對,只是面對金融危機的一時無奈之舉。他說,自己現在的目標就是想低價賣出一些畫,換取現金以兌現給簽約畫家的承諾。“現在是收縮。有些畫,賠點錢也賣。”
記者手記
實力派畫家有待發掘
科班出身的陳林,自己不但喜歡畫,也喜歡收藏畫。現在家里還有許多畫家的畫作。從原來在畫店賣畫,到自己開畫廊簽約畫家,他在這個行業里已經工作了10多年。
對于怎樣挑選畫家,陳林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我做的是中層畫家,不是做的很高端。我簽約的是那些水平高的實力派畫家。名氣不大,功底很好,價位相對很低。”據介紹,這些畫家年齡都在四五十歲左右,雖然在市場上沒有太大名氣,但都具有深厚功底。“他們這些人一旦浮出水面,價格就會上去。其實,中國的好畫家挺多,畫得好,但一輩子默默無聞,這就需要畫廊去發掘他們。”
對自己選擇的簽約畫家的信心,也讓陳林表現出了扛過金融危機的信心。他說,中國的油畫市場才剛剛開始,“還遠未進入千家萬戶都需要油畫的時候。”但是,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既可收藏,又可裝飾的油畫一定大受歡迎。
市場觀察
當代藝術在回歸本質
寒冬中開局的藝術品市場,依然是成交量驟降和價格大幅走低。隨之而來的,畫廊出現經營運轉困難甚至倒閉,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實屬正常。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趙力在接受《世界新聞報》采訪時表示,自己正在進行這方面的調研,“目前我們得到的初步結果并沒有那么嚴重”。對于“798一半的畫廊都倒閉了”的傳聞,趙力認為,事實上并沒有這么糟糕。
當然,自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畫廊業的經營狀況不好也是實情。“這塊市場下跌得特別厲害,可以說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大,這段時間里買畫的人特別少。”不過,他補充說,“春節以后,新的購買力也在出現,市場活躍度開始增加”。
由于當代藝術整體市場高點在去年上半年已經達到,現在仍屬于向下調整期。趙力認為,這并不是壞事。因為,當代藝術市場前幾年的迅猛增長,難免存在泡沫成分。他特別強調,所謂的泡沫,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反映在具體價格上,如“一幅作品賣到幾千萬元人民幣是否值得”這種問題,泡沫主要反映在人們對一些作品的價值缺乏判斷,只是盲目追捧上。
趙力稱,2008年以來的高價位作品基本上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在一兩年內不太可能突破現有價格,但由于它們自身擁有價值,所以并不是泡沫化的表現;相反,那些本身價值不高的作品,很可能在今明兩年內出現泡沫破滅的情況。
那么,為什么一些價值不高的作品也能出現泡沫成分呢?專家認為,這種泡沫并非出于純粹的炒作行為,其中,市場上人們的“追漲”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此,到2009年以后,當代藝術很可能會重新回到價值評估階段,并在此基礎上重新確定價格。按照經濟學原理,支撐價格的只有價值。那么,這一價格下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市場重新回到理性狀態的過程。
“市場需要這樣的過程。我覺得如果沒有經濟危機,這個過程可能也會出現。只是經濟危機來了之后,這些復合性因素造成了時間上的重合。”趙力說。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近日發布的市場調查報告認為,2009年,中國經濟將會進入全面調整階段,經濟進入周期性下行。可以預測,2009年藝術市場也將進一步釋放經濟下調的壓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