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正是朝氣蓬勃,血氣方剛的時候。從產生到現在的中國拍賣行業,23歲的它也正充滿活力。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業內人對拍賣的詮釋。就是這個有容乃大的行業,吸引了我們去挖掘和關注。所以,拍賣專版本周與您見面了。
對于拍賣行業來說,這是個全新的舞臺,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個全新的領域,我們會盡力做好每一步。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可能我們還很稚嫩,但是我們愿意發出聲音,愿意為拍賣行業盡一份媒體的責任。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拍賣行業遭遇了自恢復發展以來最嚴重的市場考驗。目前的拍賣行業是怎樣的現狀,如何在今年的嚴峻形勢下,突出重圍,共渡難關,“2009年中國拍賣行業形勢分析會”上,拍賣行業協會及有關人士共同討論,給出了發展方向。
A 、危機下行業受創
“2008年全國拍賣場次55129場,比2007年增加10735場,全年實現成交總額2713.79億元,比2007年下降了18.55%。”中國拍賣協會會長張延華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三屆七次理事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
可以看出,在去年客觀形勢空前不利、經營環境復雜多變的條件下,拍賣行業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雖然借著20余年改革開放的東風,拍賣行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和巨大成就,但是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拍賣行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的影響。
在本報2009年1月舉辦的“河南商報首屆拍賣行業高峰論壇”上,來自中拍協的副秘書長王鳳海和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的劉雙舟教授,也曾對拍賣行業的現狀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且鼓勵大家要“適應大環境,創造小氣候。”
B、危機局勢面面觀
“經濟危機對我國拍賣行業的影響雖然是間接的,但是卻是非常全面的。”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劉雙舟教授說。接著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拍賣行業所受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對房地產拍賣的影響。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拍賣業是以土地和房產拍賣為支柱。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市場供給方資金鏈條繃緊,需求方的觀望,商品房交易量的大幅下降,都成為房地產類標的成交額銳減,拍賣行業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是對我國無形資產拍賣的影響。在無形資產拍賣中,又以股權拍賣為主,而2008年的股市,大家已經把它定義為了熊市,投資者對前途缺乏信心,直接導致了股權等帶有投資性的無形資產等標的的拍賣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轉機,成交額下滑。
第三個就是對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影響。文物藝術品應該也是離大家最近的一種拍賣方式。從書畫、瓷器到珠寶、古籍、郵品、錢幣、古玩等拍賣門類的擴大,它們的拍賣成交額這幾年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但是這種帶有收藏本質的“投資熱”,也被2008年經濟危機澆了一盆涼水,有標的,無人拍,也導致了成交額的下降。
除了這些,劉雙舟教授還提出了信用危機、形象危機、制度危機等對拍賣行業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制約。
C、嚴峻的2009
面對困難,更要堅定信心。在這次的形勢分析會上,雖然2008年拍賣業績不佳,但這是在宏觀經濟整體下滑、國內眾多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整個拍賣行業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在下滑中,也不乏新的亮點。
比如機動車拍賣業務扛住市場的整體下滑,它的成交總額就達到了25.8億,顯示出了市場發展的良好前景。同時,中西部地區的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37%上升到2008年的45.68%,顯示出了不容忽視的潛力,這其中也有著河南拍賣業所做出的貢獻。
如何在危機中找到機遇成為2009年拍賣行業的工作重點。中國拍賣協會會長張延華談到,要拓展業務領域,調整經營結構,增強拍賣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把握行業持續發展的主動權;整合力量,推進拍賣相關政策的協調與解決;加強隊伍自身建設,除了要成立拍賣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還要細化專業培訓,完善拍賣師繼續教育;同時行業自律、正面宣傳、形象建設也被列為今后有待提高的方面。
而河南的拍賣行業路該怎么走?請看本報下期拍賣專版,我們將為您解讀河南拍賣業在嚴峻的大環境下的突圍之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