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本刊報道的上海崇源拍賣公司將在3月底推出的春拍第一場,推出了“海上舊夢”藏家專場;比如將在4月初舉辦的2009東京藝博會,參展畫廊創紀錄,申請參展的經營當代藝術的新畫廊驟增,為此還新辟了第二會場;比如著名的上海香格納畫廊,將在其開辟不久的796空間舉辦一
這些消息雖然來自不同的機構與領域,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精準的定位。而抵御藝術市場低迷最有效的武器,恰恰是藝術機構精準的定位。東京藝博會辛美沙,不像中國的許多藝博會那樣一味拉歐美畫廊參展打國際牌,而是努力做好有日本特色的藝博會的經營,以此來吸引國際買家。上海崇源季崇建,瞄準上海歷史上一度稱雄全國的老藏家,精心打造“海上舊夢”專場,既能發揚公司的資源優勢,又弘揚了上海藝術收藏的傳統,在蕭條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失為一個亮點。香格納的勞倫斯·何普林,則在近兩年擴張畫廊空間的基礎上,形成了藝術家推廣的新策略。
市場火爆,似乎人人都可以開畫廊、辦拍賣行、做藝博會,只要你有錢;市場低迷了,錢沒了,或者有人有錢也不干了,才真正考驗機構的素質和眼光。藝術市場與生活必需品市場不同,在這里謀發展更需要智慧,需要精準的定位。市場低迷造成行業重組整合,既帶來危機與挑戰,也帶來新的機會,能不能抓住這瞬息萬變的機會,最重要的恐怕還是精準的定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